55.第五十五章

权奸投喂指南 海的挽留 6215 字 10个月前

放眼京师,再没有哪家豪门公子能有这等排场气度。

谢三公子瞬间收起嬉笑之色,忙趋步迎上前。

江廓僵了一下。他今日来的真不是时候,竟正碰上归京的谢思言。

江廓勉强笑笑,又看了谢三公子一眼。

这谢公子特意提一嘴,却不知是真怕他放心上,还是反话正说。

魏国公谢宗临听到书房门开,回头看去,一眼就瞧见满身风尘未除的儿子。

儿子身上仍着披风,显是未及更衣便来见他了。

谢宗临倍觉欣慰。

虽则他这儿子平日里疏淡,但如今离家日久,到底也还是挂念他这个父亲的,不然为何这样急吼吼地来见他。

谢宗临老怀甚慰,越想越舒心,面上却是半分不显,淡淡道:“待会儿拾掇拾掇,去拜见你祖母。你离家这一两年,她老人家时常念叨你。”

谢思言应是,又问安几句,话锋忽转:“儿子已暗中去信孙先生,他过不几日就会出面为陆家斡旋。”

谢宗临尚未从方才的快慰中回过味来,正打算趁势端着脸查问几句功课,忽闻此言,一顿:“你为何掺和此事?”

儿子话中的孙先生指的是户部尚书孙大人。这位孙大人可是难请得紧,但那是对旁人而言。搁他儿子这儿,就是几句话的事。

“一则,陆家与谢家也算是沾亲带故,搭把手广结善缘,说不得往后还有求报之时;二则,陆老爷子不能出事。”

谢宗临默然。如今朝局波谲云诡,儿子此言何意,他自是了然。

“儿子有法子保陆家无事,但儿子此举不宜声张,父亲心中有数便是。”

儿子行事,谢宗临向来是放心的,摆手道:“得了,父亲知你有自己的考虑,谨慎些便是。先去更衣吧。”

谢思言退了出去。

谢宗临靠到椅背上啜茶,忽思及一事,顿住。

他方才只顾着思量第二条了,那第一条……谢家往后要跟陆家求什么?还广结善缘?他儿子知道善缘两个字怎么写吗?

他这儿子从不是多管闲事之人,向来谋定后动,何况陆家这事其实棘手,他是绝不会为往后虚无缥缈的所谓回报就揽下这桩麻烦的。

谢宗临思前想后,觉得第一条约莫只是凑数的漂亮话,思言出手的缘由应是在第二条上。

朝局牵系着谢家,说到底思言还是为了宗族。

谢宗临嘴角微扬,心中大慰,儿子果然成长不少。

拜望了祖母,谢思言回到自己的院子鹭起居。命人烹了一壶万春银叶,他坐到书案后头,一面吃茶一面听长随杨顺禀事。

待他听罢沈安之死的前后,冷笑森森:“果然是个狠人,终究是走了这条路。”

杨顺不懂世子何意,怎生听着倒像是沈安设计陆姑娘,蓄意赴死?

谢思言慢条斯理吃茶。

这世上能让一人永生铭记另一人的法子统共就那么几种,除开终身的陪伴,便只剩下刻骨的爱、铭心的恨,以及以命施恩。

如若前三样无法达成,那还有什么比“因你而死”更深刻的呢?死得越惨,记得越牢。

什么救命之恩,全是假的。

沈安心机深重,正是看准了陆听溪不是个轻易忘恩之人,这才设计这么一出,为的不过是让陆听溪牢牢记住他。

他这是终于发现自己不可能娶到陆听溪,才做出的疯狂之举。即便放弃大好前程也在所不惜。

死了倒也省些麻烦,若再不死,他恐怕就要亲自动手。

杨顺追随多年,每每瞧见世子阴冷的面色,仍会胆寒。这世上但凡得罪过世子的,有哪个能讨得了好。

不过,那个花儿似的娇娇小姑娘,是绝无仅有的例外。

谢思言想起“陆听溪”这个名字,胸臆间瞬时涌起一股激荡炽烈的火浪,嘶吼着、翻滚着,下一刻就要呼啸而出。

他问陆听溪如今可在府上,杨顺硬着头皮道:“似是……似是不在。陆姑娘今日一早便出了门,听闻是去给陆老爷子祈福,外加给……给沈安扫墓。”

杨顺话未落音,便听“啪”的一声,世子按下茶盏,起身便往外走。

陆听溪眼下还滞留道中。

方才沈惟钦发现陆家三房竟与他有渊源,便和她兄长多言了几句。

陆听溪在一旁等待时,左婵却是绞紧了帕子。

她方才在马车中等待母亲,沈惟钦到来不久母亲也回了。她得了母亲的暗示,才知眼前的沈惟钦就是要与她议亲的那个宗室子弟。

她先前就听母亲隐约提过,她要跟一个宗室子议亲,但一听说不过是个镇国将军,就没了兴致。

镇国将军岁禄少,无封号,子孙还只能降等袭爵。总之,这爵位不值钱。

她对这门亲事满怀怨气,当时也便未留意细节,是以方才并不知沈惟钦就是那个要与她议亲的。

订阅比例≥50可正常阅读,否则需等三天,补足比例可立即阅读陆听溪立在墓前,点起香烛,燃了冥纸,又认认真真拜了四拜。

一旁的兄长瞧见她肃着小脸一板一眼做这些,忍俊不禁,却又在望向墓碑之时,面色讪讪,也跟着上香行礼。

陆听溪起身。

她近来的经历实在堪称曲折离奇。

而这一切异常,还要从她祖父的失踪说起。她祖父南下赈灾,差事未完,一个月前,突然失踪。朝堂上谣言四起,上头已派人追查此事。陆家上下奔走,母亲打算带她离京去寻外祖求助。

启程前,她做了个很长的梦,真实得仿佛身临其境。

她梦见她随母亲离京不多时,祖父平安归来。

是个极好的预示。但这梦还没完。

滞留外祖家期间,她表兄江廓私下来说,祖父是在他的暗助下才得以平安归来,只此事不便传扬,让她们母女务必保密。

陆听溪几乎吓醒。

她宁可相信是她烧香拜佛感动了上苍,也不能相信江廓这么大本事。不知江廓说了什么,她母亲信了他,江廓趁势求娶她,母亲有意应允。

接着,画面几变,梦境突转。

前头才刚深情款款对她剖白心迹的江廓,转过头又与她说起了纳妾之事——他打算在娶她过门后,纳两个官家庶女为良妾。

陆听溪觉得他简直脸大能遮天。陆家乃高官显贵之家,江家门第不及陆家,他娶她本就勉强,如今婚事未定,竟就开始想着纳妾之事了。

哪来的勇气?

答案很快揭晓——江廓发现自己的母亲只是外祖家养女,而他认定他真正的外祖家是永定侯府,如今的永定侯是他的亲舅舅,故有未行婚娶先言纳妾的底气,且一次提了两个。

母亲最是护短,闻讯恼极,无视江廓的吹嘘,当场叫来一群悍勇家丁,拎破布似的把江廓丢了出去。

下一瞬,眼前画面化为虚空,庞杂意识强行灌入脑中:

——江廓实为冒领功劳,暗保陆家的另有其人。是这人授意户部尚书孙大人出面斡旋陆家之事,才得以稳住局面,祖父也才得平安。

——而江廓一心要认下的外祖家实则跟他没有丁点关系,他不知得罪了哪路神仙,被下了这么个套,这才得志猖狂。

……

这些意识仿佛有人硬生生塞入她脑中。陆听溪暗暗心惊,原来竟有这许多内情。

不过那位孙大人官高位显,又是出了名的眼高于顶,多少人求他办事,他连理都不理,这样的人,竟会因着一个人的几句话就尽心竭力援手陆家?陆家跟孙大人可无甚交情。这位不肯显露身份的神秘人手段之强,何等惊心。

后头她又模糊梦到母亲再度打算带她回京时,外祖府邸被围,她们亦被困其中。

梦境的最后,贯通了现实与虚妄。她眼前出现一张笺纸,纸上三行字——

留在京师。

见谢思言。

丙戌年,庚寅月,甲辰日,赴河间府景州吴桥县。

仿佛某种指引。最不可思议的是,那字迹竟是她自己的。

陆听溪醒来后,梦里的细节先后成真。去留不定时,她突发高烧,母亲放心不下,本也只是想顺道带她探望外祖,见她病得厉害,遂打消离京之念。

陆听溪病愈后,脑中莫名冒出两个强烈的念头——

其一,她做的那个梦确实预示了未来,笺纸上的提示能帮她改变不乐见的走向并揭开梦中未解之惑。

三条提示分别对应着她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依提示行事即可规避危机。譬如梦中预示,她与母亲离京后,会因着接踵而来的事端,滞留外祖家一年有余,与京师的联络几度断绝,归京不得,随之有了后头接二连三的事端,那么离京便是一个重大转折,欲要改变,留京即可——正对应第一条提示。

以此类推,第二条——见谢思言,对应第二个重大转折,只是她如今尚猜不着这转折是什么。

实质上,她也必须照做。提示不可违背,否则会借由外因强行实现,譬如以发烧让她留在京师。

谢思言……那可是她儿时的对头。

若她执意不去见他……会如何呢?难道她会被一阵妖风吹到谢思言屋里吗?

陆听溪瑟瑟发抖。

其二,那个暗中授意孙大人帮陆家的神秘人是个关键人物,她必须将之寻出。

无缘无故是不可能帮这么大的忙的,这人背后谜题重重。祖父平安归来并不意味事情全然了结,为外祖家避祸的关键也在这人身上。

纵抛开这些,她也真心想找出这人并竭尽所能感谢对方,毕竟梦里就没能谢着。

她记得梦的最后,是那张笺纸飘到了城外桃林内的陶然亭东北角,继而没入土中不见踪迹。

她极是好奇,陶然亭是否当真埋着一张载有她字迹的笺纸?她和谢思言见面八成会尴尬,亦且,莫说谢思言如今在外求学,就算他在京中,他这样的人,寻常也不是好见的。

因而在实践提示和找寻神秘人前,她想先去陶然亭看看有没有笺纸。

她以为祖父祈福和为沈安祭扫为由出门,如今两事均已毕,她得即刻出城赶赴陶然亭,事不宜迟。

她回身上了马车。

坟里葬着的人叫沈安,是她八年前救回的少年,后做了她兄长的伴读。两月前,沈安奋不顾身救了她,自己却命丧当场,死得极惨。陆家将他厚葬,她既出城一趟,便再来墓前祭拜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