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那时常抿着的唇角牵起,便似月光破云而出,清冷而好看。
玉嬛笑生双靥,挑着核桃仁慢慢吃,满意点头。
大概有两炷香的功夫,她听他说起家乡茂州的山水风物,有奇峻雄伟的高山、奔腾险峻的峡谷、云峰雾绕的雪峰、春暖水溶的浅滩,有她没见过的奇形怪状的鱼和菌子,还有淳朴有趣的樵夫。
他说得简洁,断断续续的,没什么铺陈的话,却引人入胜。
玉嬛嚼着核桃听得认真,顺道请梁靖把盘子里的核桃都捏碎了,装回食盒里,留着回去慢慢享用。
石榴乖觉地续茶,两人断断续续地聊着,直到梁靖面露苍白,咳了几阵,玉嬛才依依不舍地打住,起身告辞,“晏大哥身体不适就先歇着养伤吧,晚上我再叫人送些汤过来,给你补身体。”
梁靖手扶桌案,低声道谢,“多谢费心。”
等玉嬛快走到门口的时候,忽然又想起来,补充道:“郎中说,鱼汤对养伤有益。”
居然还带挑食的?
玉嬛回身,就见梁靖靠在圈椅里,手臂撑在桌面,快坐不住了的样子。心里一软,暗自腹诽了下,微笑答应,“那好,晚上我叫人做鱼汤。”
……
这碗鱼汤过后,梁靖尝到甜头,又跟玉嬛报了两样想吃的东西。
玉嬛索性好人做到底,或是叫厨房做,或是让人去外头采买带回来,尽量满足他。
隔日便是梁府在城外别苑设宴赏花的日子。
玉嬛在府里闷了数日,又许久没见好友,甚是期待。
晨起梳妆罢,精心挑了身绣着蝶恋花的浅色襦裙,穿了锦衣珠鞋,拿珠钗挽发,又簪了两朵堆纱宫花,戴上红滴滴的耳坠子,对镜自照觉得满意了,便跟冯氏乘车出门。
城中街巷热闹如旧,出了城,官道两侧垂杨拂地,别苑周遭流水潺潺。
梁家名冠魏州,这别苑也选了景致最好的地段,请的都是当地高门贵户和官员女眷。
玉嬛跟着冯氏到了别苑正厅,先去拜见几位许久没见的长辈。
梁家两位夫人都很客气,对她的态度也跟旁的姑娘无异。老夫人却格外热情,拉着玉嬛的手端详了半天,爱不释手,“这孩子可真是生得好看,性子也乖巧。来了这儿也别拘束,就当是在自家府里,好好的玩一天。”
老夫人出身将门,加之身份尊贵,平常有点威严,这会儿倒笑眯眯的格外慈和。
玉嬛便含笑答应,规规矩矩坐在绣凳上,心里敲着小鼓。
梁老夫人对她青眼有加,她其实早就知道了。
设了防盗,比例一半哈
瞧破这点心思,事情就好办了。
玉嬛最初执着探问,是担心梁靖来路不明,给府里招来麻烦,如今见外头平安无事,便打消担忧,剩下的便是猫捉老鼠般的乐趣——她非得出其不意,逮住一回,从那晏平嘴里抠出点东西来。
否则,太对不住她那几日的煞费苦心了。
客院里伺候梁靖的都是谢府丫鬟,要串个口供实在易如反掌,玉嬛今早晨起便编了个要出门逛的由头,叫人说给客院的丫鬟听,而后安坐在东跨院里,慢慢地靠窗誊抄谢鸿给她布置的碑文。
刚才抄得手酸,叫人取了碗米酒,趴在窗边吹着凉风歇息。
听客院的丫鬟说那晏公子出了屋晒太阳,当即叫人取了食盒赶过来,抓个正着。
……
今日天热,玉嬛叫小厨房做了甜滋滋的米酒和荷叶汤解渴,给梁靖准备的却是山药排骨汤。一进门,见他倚着廊柱站在风里,神情冷清似在出神,玉嬛的眉头便轻蹙起来。
“这个人真是……伤都没好呢,怎么又站着吹风。”
她站在院门口抱怨,无奈的声音随风送入耳中,柔软悦耳。
梁靖想回屋已是来不及,不动声色地将眼神稍稍涣散开,斜靠在廊柱上看她。
少女站在紫藤架下,身材窈窕,夏衫单薄,海棠红的锦衣裁剪得精致,半袖之下纱衣轻薄,白嫩的手臂若隐若现。底下是玉白的襦裙,裙角洒了碎花,自下而上,由密变疏,到腰间干干净净,只剩一条锦带束腰,系着环佩宫绦,显得身段儿高挑修长。
院子里风吹过,裙角在珠鞋边翻滚,秀洁的云似的。
而她娇丽的脸上则带着笑意,眉目婉转,秀致玲珑,双眸干净如稚子,目光往这边瞥过来,二月明媚春光般照进人心里去,又藏着点不易察觉的狡黠。
这般千娇百媚的小姑娘,前世两度家破人亡,身在险恶深宫,也不知受过多少苦楚。
为了永王倾尽所有,临终时又是怎样的心境?
有没有后悔过当初的选择?
梁靖心绪浮动,瞧了两眼便收回目光,低声道:“多出来走动,能恢复得快点。”
“那也得该到太阳底下呀,身体虚弱容易着凉的。好容易才醒来,可别让伤势变重了。招儿,待会搬个藤椅来到院里,能躺着晒晒。”玉嬛张罗着,叫人扶着他进屋,将那食盒搁在桌上,在对面的绣凳上坐下,吩咐石榴盛汤,旋即微笑——
“晏大哥,郎中说你失血太多,该多补补。你尝尝这个,好喝么。”
漆黑的漂亮眼珠瞧过来,一派关怀的模样。
梁靖唇角动了动,接碗尝了一口。
“很好喝,多谢姑娘费心。”他点了点头。
玉嬛睇着他,笑容如旧,“那就多喝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