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第26章

花媚玉堂 九斛珠 4943 字 9个月前

梁靖唇角勾起,紧跟在后。

……

玉嬛回府后,便认真考虑此事。

她固然有为韩家伸冤的心思,本事毕竟有限,这样短的时日,也还没理出很清晰的头绪来。不过有一点却是明确的,这案子是皇帝钦定,想翻到明面,绝非易事,父亲谢鸿生性温和,不爱与人争斗,淮南的老太爷又对韩家避之不及,不能将他们卷进去。

而梁靖却稍有不同,能跟永王斡旋纠斗,他的能耐她也见识过。

何况太子与永王夺嫡,看梁靖的行事,是跟永王不对付的。当年打压韩太师最狠的萧家是永王最大的靠山,梁靖借此来剪除萧家,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

若他愿意相助,何乐而不为?两人协力,总好过她独自尝试,无从下手。

更何况两人的婚约是长辈在十几年前就定下的,就算梁靖行事叫人捉摸不透,诓过她两回,对她也还不错,若是成了她的夫君……

她靠在窗边,想到这茬时心跳有些乱,唇角却不自觉地牵起。

待想清楚后,玉嬛便给梁靖递了个消息,说她愿意携手。

梁靖看罢,随手将那极简短的纸条烧了,赶去夷简阁。

老侯爷那日见着故人遗孤,精神头好了许多,这会儿还起了兴致,拿了把大银剪,在修理花圃。见梁靖过来,便先丢开,拿了软巾擦额头的汗。

祖孙俩入屋说话,梁靖提起婚事,老侯爷脸色便有些黯然。

当年那冤案是何情形,他是清楚的,韩太师行事耿直,触动世家利益,几乎是被萧家煽动各处世家大族围剿讨伐,连皇上都没能保住。

如今十年过去,萧敬宗在朝为相,有永王这个外甥,两位萧贵妃又盛宠后宫,声势正隆,连东宫都不能压住锋芒。景明帝年轻时还有点振作皇权的念头,损了韩太师后便消沉许多,如今上了年纪,在后宫里美人香软、丝竹旖旎,怕也未必惦记旧日的事。

想重翻旧案,谈何容易?梁家身在其中,真闹起来,怕也得自损几分。

那孩子啊,脾气真是跟她祖父一样执拗。

老侯爷叹了口气,原以为梁靖会说韩太师的案子,谁知他只字不提,只道:“那日玉嬛的担忧也有道理,不管她以哪个身份嫁进来,爹娘那边都还没对沈家死心。这事还得祖父出面,打消他们的念头,否则玉嬛即便嫁进来,怕也会受委屈。”

这话倒也是,梁元绍夫妇盯着沈家那姑娘,老侯爷是知道的。

他慢慢颔首,道:“她那边呢?”

“我来安排,力求稳妥。”

茶杯递过来,香气氤氲,老侯爷随手接着,忽然笑了笑,“我倒是没想到,你还有这份心。娶她进门是我的心愿,往后麻烦恐怕也不少,你可都想清楚了?”

梁靖唇角动了动,微微点头。

前世宫中一晤,虽说匆促,他却始终记得那场景。甚至往后数年征伐,她的娇丽容貌、那双灵动眉眼,仍旧刻在他脑海里,不经意间便会浮现。那枚玉扣回到手里时,心底有闷重的疼痛,说不清是遗憾、惋惜,还是旁的情绪。

他只知道,她是祖父给他定下的娇妻,平生阅人无数,唯有她的音容眉眼留在心底。

既然能重来一回,他定要将她寻回来,不叫她再入歧途,香消玉殒。

对面老侯爷觑着他神色,眼底笑意愈浓,皱纹都堆得更深了——

“你看上她了,是不是?”

祖孙俩天南海北的都聊过,却还是头回说这种话。

梁靖微愕,对上祖父洞察的目光,莫名想起她的眉眼浅笑、盈盈身姿,软声娇语、淡淡体香,乃至胸口红线、桃花般的小痣——甚至有回夜里,他还梦见过,只是没能触到。

他心里猛地一跳,旋即垂眸,“就只是觉得不能废了婚约。”

“哦……”老侯爷拉长了声音,意味深长,徐徐将茶饮尽,道:“放心,这把骨头虽老了,却还不是没半点用处。你父亲那里我来说,想来薛氏也不敢再违拗。只是玉嬛那里,你得说明白,不管往后的路怎么走,都不能叫她存芥蒂。”

梁靖笑而颔首,“祖父放心!”

老侯爷叹了口气,“那孩子命苦,能走到今日不容易,你须好生待她。”

“只要她愿意嫁我,我必倾尽全力,护她安好!”梁靖神色微肃,声音虽轻,却是一字一顿,笃定坚毅。

十二年前的婚约是真,如今梁家能不嫌弃韩家获罪落败,这态度也很难得。能嫁入称霸一方的武安侯府,嫁给梁靖这般才俊,也是无数闺中女儿梦寐以求的事——沈柔华不就这般眼巴巴盼着么?

玉嬛却总觉得,事情不是这样简单。

她藏在袖中的手不自觉握紧,旋即跪坐在蒲团,半直起身子。

“侯爷和老夫人的苦心,玉嬛明白。按理,既是长辈之约,我自该遵从。只是……”她顿了一下,轻声道:“若我因这玉扣而进梁家,便该是以韩家女儿的身份。武安侯府名满魏州,两位伯父也都是朝廷肱骨之臣,受人瞩目。若娶大不敬的罪臣之后进门,在外,侯府会受人诟病,在内,我也会处境艰难……”

她点到即止,低垂眼眸,咬了咬唇。

侯爷夫妇却都是人精,哪能听不出这意思?

目下的情形,若真抖露出玉嬛的身份后娶进门,在外受人诟病事小,惹来皇帝猜忌、言官和政敌弹劾,那会更严重。而于玉嬛,以罪臣之女嫁入侯府,即便有侯爷夫妇撑腰,也会令公婆不悦,日常与人往来更是举步维艰。

梁元绍和薛氏的性情和行事,祖孙三人都是清楚的。

屋内片刻沉默,还是梁老夫人开口。

“韩家的血脉能保住,已是天可怜见,太师在天之灵应会觉得宽慰。这身份若瞒着旁人其实不难,往后有了子嗣,多烧炷香,太师在天之灵也不会寂寞。”

这便是觉得她能隐姓埋名一辈子的意思了,玉嬛盯着桌上的茶杯,咬了咬唇。

“可是,我想堂堂正正地行走在这世间。”

浓长的睫毛掩住眼底倔强,她的声音柔软,却笃定有力。

更深的沉默袭来,在场众人当然都知道她这句话的意思。

老侯爷显然没想到她会这样说,神情微怔,老夫人的笑容也微微顿住,似是愕然,愈发意外地将她打量。

片刻功夫,玉嬛便已试探了出来——

二老固然惦记旧人,却是想她以谢家女儿的身份嫁进来,而后隐藏身份苟活一世。

看那态度,想必是不肯碰当年那案子的。

她知道那是强人所难,不由自哂。当初韩家遭难,有姻缘之亲的谢家尚且不敢碰霉头,这么多年,除了谢鸿跟她讲明白旧事外,旁人提都没提过。武安侯纵然跟太师交情甚笃,毕竟是侯府之主,牵系太多,利弊权衡,肯守着当初的婚约已是难得,哪还会逆风而行?

这种事强求不得,天底下,恐怕也就她存着这般以卵击石的心思。

但若要她顺着老人家的意思,糊里糊涂地嫁进来,而后置阖家冤情于不顾,以谢家女儿的身份过一辈子,虽全了祖父的遗愿,又有什么意思?

但此刻,二老显然还没有恢复韩太师清誉的打算。

玉嬛遂笑了下,语气和软乖巧,“不管这事儿最终会如何,侯爷和老夫人惦念祖父,这份心意玉嬛实在感激。若侯爷不嫌弃,往后我在魏州,只要这边有空闲,便来探望您和老夫人,好不好?”

“好,当然好!”老侯爷松了口气,“这事儿咱们再商量,你要过得舒心才最要紧。”

又说话一阵,玉嬛瞧着日色西沉,遂站起身告辞。

梁靖亦随她起身,声音淡然,“我送你回去。”

……

夷简阁地处僻静,两人出门走了一阵,也没碰见闲人。

并肩而行,各自沉默,玉嬛偷觑梁靖神色,不辨阴晴。虽说方才气氛融洽,但她的态度有点倔,他想必是生气了,毕竟他费心救了谢家性命,而她此举却无异于拒婚。

心里正揣测着,旁边梁靖忽然缓了脚步。

“刚才你的意思是——”他果然提起了这件事,脚步稍旋,身子便到了她跟前,拦住去路,“不愿意嫁我?”

“……算是吧。”玉嬛迟疑过后,点头。

“为何?”

他身高体长,比起十四岁的玉嬛,近乎居高临下的姿势,双目炯炯地盯着她。

玉嬛心里一跳,下意识往后退了半步。

梁靖闲庭信步般赶上来,身子前倾,一副要深究到底的模样。

两三步后,身后便是假山,玉嬛退无可退,只好牵起笑意,“当年定下婚约的时候,祖父是太师,跟侯府结亲,算得上门当户对。如今祖父背负骂名,今时不同往日,事情也该随机应变。目下的情势,我嫁进尊府,并不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