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进城

凭经验,牙刷和毛巾,伯父家就有很多新的,不用带去。

奶奶早就收拾好了一切,只等着夏小语过来。夏小语来了,她就提了一个布包出来,关上门,和夏小语一起往镇上走去。

奶奶提着的布包看起来很沉重,夏小语猜想,里面应该放着各种豆子之类的农作物,带去给伯父家。

夏小语伸出手,对奶奶说:“奶奶,我帮你提一下吧!”

“不用你提,我还提得动。”奶奶躲了一下,拒绝了。

到了镇上三岔路口处的客车站,祖孙俩等了三十分钟左右,才等来一辆客车。

夏小语凭借着自己个子小,身手灵活,车门一打开,就钻进去选了比较靠前两个位子,自己坐一个,背包占一个,等奶奶上来的时候,就把背包拿回来,座位给奶奶坐。

等所有人都上车了,车也开动了,乘务员就过来收车费了,大人一元钱,小孩五角钱,祖孙两个人一共是一元五角钱。

不是所有人都有座位坐,还有好多人是站着的。车中的空气不是很好,靠近窗边的人都把窗户打开了。

车刚开出没多久,就有人晕车了,要拿袋子吐,免得弄脏车里。夏小语上辈子也是晕车一族,重生后因为每天锻炼身体,就再也不会晕车了。

夏小语是可以找离车头近的位置坐的,因为靠近车头的座位不容易颠簸,就不容易晕车;而车尾的座位,颠簸得厉害,就很容易晕车。

没过多久,有人在车里吸烟,夏小语顿时感觉不好了。这个时候,人们还没意识到在车上吸烟的危险,司机和乘务员也不会刻意要求顾客不能吸烟,不能带易燃易爆物品之类的。还要很多年之后才开始规范起来。

可见,文明,是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夏小语一直留意着奶奶的情况,生怕她晕车。好在,一直到了目的地,奶奶都没有晕车。

伯父家附近的站点,就在一座桥的边上,夏小语和奶奶就在那里下了车,然后向伯父家走去。

刚回到村里,村委会的黄书记在路上看见夏小语的奶奶,就对她说:“辉哥刚才打了个电话到村里,让您和小语早点到城里去过春节。他之前都打过好几次电话来催了,您早该去城里了,您这儿子可真是孝顺啊!”

奶奶笑着说:“这两天收拾一下,就能进城去了,真是麻烦你了!”

“不麻烦不麻烦!”黄主任连忙摆手,很快就走远了。

奶奶把东西留在夏小语家,就回她家去了,祖孙两个人早就商量好,明天就到城里去。

夏小语把布料分类整理,放好,然后把今天买到的新衣服都先用粗盐化开的水泡过,最后用肥皂洗干净。还好,都没发现有褪色现象。

打底的棉布上衣和裤子,一套是鹅黄色的,一套是粉红色的,都是浅色的,看起来很是舒服,摸起来更舒服。

夏小语想起上辈子的自己,不会打理自己的衣服,也没吃过姜,冷了也只是忍着,不敢和大人们说。对比起现在的生活,真是一个是地一个是天。

看来要想吃饱穿暖,不能靠别人,还得靠自己!

因为坚持吃姜,冬天的衣服可以穿得简单一些,不用像过去那样穿得臃肿还暖和不了。

进了里屋,夏小语把定期存单和存折放在之前的那个棉麻布袋中,拉好拉链,看起来也还是薄薄的一层。

夏小语想了一下,把自己上学用的帆布背包拿过来,翻开。这个背包在刚开始放假的时候,就被夏小语掏空,洗干净晒干了。

夏小语找到一块麻本色的布,在背包的夹层里面小心地缝上去,细心地缝了三面,再把放存单和存折的布袋放在里面藏好,再把剩下的那一面缝好。就这样,四周完全缝好了。不上手仔细摸的话,是发现不了夹层里面还有封闭夹层的。

手上还有五十多元的现金,夏小语把这些钱放进平时使用的钱包中,打算随身带着。

这次到城里,夏小语可是要呆好几天的时间,之前和林奶奶一家说好了,到时就让林小燕帮忙喂兔子和鸡,因为刚卖了小兔子,不用捉母兔给小兔子喂奶,照料起来不会很复杂,只需要喂养和清洁一下鸡舍和兔舍就可以了。

不能让林小燕白帮忙,之前换下来的老兔子,夏小语也送了两只给林奶奶一家,邻里之间礼尚往来一番,互相帮忙,就更好办事。

到时夏小语把里屋和厅堂锁上,把院子门的钥匙交给林小燕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