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缝纫机

夏小语也去看热闹,十几台缝纫机一起响,女工们都忙得很,工资是计件的,做的数量越多,赚到的钱也越多,她们的积极性也很高。

因为有着上辈子的记忆,夏小语知道,伯父这次的创业是不会成功的。上辈子,这家制衣厂,没几个月就亏钱关门了,由此可见,哪怕是在创业的黄金时代,创业也不一定能成功的。

夏小语不再关注伯父那边的制衣厂,过了几个月,转眼间又到了秋天,夏小语卖了几回兔子,与此同时,夏小语也多养了三只母兔。一共十只母兔,分两轮,每一轮五只母兔生小兔子。渐渐地,南乳坛子里的钱已经有一千多元了。

伯父那边的制衣厂正式关门了,好在他这次只是投入一小部分的钱,还不至于要从头来过。

经过这次的失败,夏日辉总结了经验教训,他决定还是继续做制衣厂,不过不再是做洋娃娃的衣服,而是成人的服装。他向往大城市的生活,开始打算举家搬到城里住。

搬到城里,意味着放弃做村干部的机会。不过夏日辉并不在乎这个,小小的鸡肋吃起来不痛快,他想吃大的,想赚大钱。

夏日辉到市区人口比较密集的河堤边的街道买了块地,一共三百多平方,建起了两幢五层楼高的楼房,一楼打通了,一边做饭厅,另一边打算用来做制衣厂。

这一年的整个秋冬,伯父一家都为了建新房子和举家迁移而激动着、忙碌着。连夏小芳都不再对夏小语吹鼻子瞪眼睛了。夏小芳对于自己即将成为城里人很是高兴和充满期盼。

上辈子,伯父并没有把自己带去城里,在他们一家都迁到城里后,把奶奶和夏小语留在村里,夏小语只有寒暑假才会到城里伯父家住。后来还把夏小语的户口迁到城里,说是花了几千元,其实一分钱没花,是他们一家人迁的人太多了,钱也给了不少,找的那个关系户,额外送夏小语的名额。

这一次,当夏日辉问夏小语,要不要把户口迁到城里时,夏小语拒绝了,说是希望把户口留在村里。在村里夏日辉感觉非常意外,但是也没说什么。他是个八面玲珑的人,哪怕是对夏小语这么小的孩子,也要面面俱到。

夏小语突然想到一点,便对伯父说:“伯父,我想学习使用缝纫机,可不可以留一台缝纫机给我?”

夏日辉想都不想,直接说:“当然可以!”

夏小语高兴地向伯父道谢了。

过了几天,夏日辉把一台九成新的凤凰牌的缝纫机送到了夏小语家里,夏小语把它放在厅堂的墙边。

这边刚卖了小兔子,那三只母兔便被夏小语放在同一个笼子里养着,假如是一直和公兔养在一起的,现在这个时候,它们肚子里的小兔子又要出生了,这样的话,虽然钱赚得多,但是母兔一边怀孕一边喂奶,便会骨瘦如柴。好在夏小语早就把公兔和母兔分开养了,才避免了它们悲惨的生活。

虽然现在它们已经不用喂奶了,但是夏小语也不急着让它们怀小兔子,她打算让它们休养生息一个月之后再怀小兔子。

另一边的四只母兔,也都怀孕了,夏小语早就把公兔单独隔离开来养着。看样子,再过几天,它们也要生小兔子了。

没过多久,它们果然也生了小兔子,这一回,因为有四只母兔,小兔子就比上次更多了,一共有二十八只。

一个月后,因为夏小语奶奶提前一个赶集日对兔贩子黄叔叔打过招呼,黄叔叔便在某一天下午亲自上门收购小兔子了。

黄叔叔一走进夏小语的院子,便开始惊叹:“你这里可真是养小动物的好地方啊!你也是个勤劳机灵的好孩子!”

夏小语先向黄叔叔问好,然后搬了一把椅子请黄叔叔在树下坐着,紧接着,倒了一杯水递给他。

黄叔叔连忙说不用,就去看小兔子去了。

看着干净的兔舍,分开养的公兔和母兔,黄叔叔不停地赞叹着,直说夏小语是个专业的。

夏小语说:“黄叔叔,您别笑话我了,我只养这几只,哪里算得上专业?”

黄叔叔说:“嘿嘿!那你再多养几只,你养多少,我收多少,反正是卖到城里去的,多一些我也啃得下。”

夏小语想了想,说:“再多养几只可以,更多就没那精力,也没那么多的地方养了。”

这一次卖小兔子,一共得了一百二十六元。

夏小语算了算,现在自己手头上一共有四百多元,差一点就有五百多元。有了钱,心里有安全感,也有满足感。

重生以来,夏小语没有为自己买过一次零食,或者买一些小玩意之类的物品。一个有着成年人灵魂的夏小语来说,零食和那些有趣的小玩意,都没什么吸引力,所以这些钱,才能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