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姜醋猪脚

妈妈把这些衣服递给夏小语,说:“赶紧穿上试试,看看合适不?”

“嗯!”夏小语接过,拿到里屋去试穿。

过了一会儿,夏小语穿上毛衣和裤子,再披上外套,走了出来。

妈妈走近,转了转夏小语的身子看了看,说:“现在是大了一点,不过没关系,能穿。我之前还怕小了呢!”

新衣服要洗过才能穿,等夏小语把之前的衣服换过来,母女俩就坐在厅堂说话。

看着母亲晒得黑黑的脸庞,夏小语在心中叹着气,继父是个孤儿,只有间破瓦房,母亲嫁过去也是从零开始。上辈子,母亲后来生了两个儿子,生活就更加窘迫了。不过好在母亲和继父都是勤劳的人,才能把生活维持下去,后来还修建了平房。

算了算日子,大弟弟比自己小六岁,小弟弟比自己小八岁,现在母亲应该就已经怀孕了。

林芷云看着院子,问夏小语:“这些兔子是你奶奶养的?菜园也是你奶奶种的?”

夏小语笑了笑,说:“不是奶奶,是我!”

看着妈妈疑惑的表情,夏小语拉着妈妈温暖的手,说:“妈妈,我长大了,我会生活得好好的,你不用担心我!”

看着夏小语稚嫩的面容,坚定的表情,林芷云的泪水流了下来。

“妈妈,别哭!我们都会过得好好的!”夏小语眼睛也红了起来,安慰着母亲。

母女俩再说了一会儿话,林芷云就回去了,家里还养着猪,要赶回去喂。林芷云说有空还会再来看夏小语。

母亲离开后,夏小语就把那些新衣服拿出来,打一盆水,把衣服放进去,家里有肥皂,洗衣服非常好用。夏小语取出肥皂盒,打开,搓一点肥皂,洗一遍,先不漂清,让肥皂水继续泡着衣服。洗涤剂溶液,泡三十分钟,能去除百分之九十九的细菌。

本来,买了新衣服,应该先用盐溶液浸泡固色再按常规洗涤。但是家里没有粗盐,细盐不多,想想还是算了。

过了三十分钟,夏小语把衣服都漂清了,扭干水分,把家里一根竹竿取出来,架在院子墙角的位置,把衣服晾晒在上面。

冬天,天气干燥,再加上有阳光,应该很快就能干透。

天气渐渐转冷,院子里种下的白萝卜和胡萝卜已经长得很高了,地里应该已经有细小的白萝卜和胡萝卜了。

再过了一段时间,呼呼的寒风吹来,让人感受到了刺骨的寒冷。冬天,高调地来到了!

这里是岭南的一个小城,虽然冬天不下雪,但是一旦冷起来,也不可小觑的。

周围的人们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有毛衣的在里面穿上毛衣。比较有门路的人家,会弄到“太空服”,事实上外面就是聚酯纤维的,防风,里面也许是丝棉的。这类放到后世满大街都有得卖的外套,在这个年代是很难买到的。有一些还是通过别的渠道得来的,来自香港那边的旧衣服。

夏小语也穿上了一间毛衣,是母亲之前给自己织的背心。非常暖和,穿的裤子是灯芯绒长裤。

夏小语的衣服不多,长辈给自己买的衣服,总会买大一号,不需要频繁买衣服。夏小语也不在意这些,衣服足够穿就行了,冷不着就好,买太多是浪费。

夏小语记得上辈子小时候,每到冬天,总觉得自己会冷死。一日二十四小时,双脚都是冷的,哪怕是晚上睡在盖着棉被的被窝里,也不见暖和。

这一次,也许是得益于自己一直坚持锻炼身体和坚持多吃饭。夏小语这回并没有感觉到有多冷。虽然天气寒冷,她还是坚持着锻炼身体。

当周围的人们都冷得直发抖,只愿窝在家里的时候,夏小语还能轻松地每天走来走去,割甘薯苗、喂兔子,打扫兔舍、浇灌菜园。

冬至将至,村里的妇女都忙着准备煮姜糖醋猪脚鸡蛋。在岭南的很多地方,都习惯在冬天吃姜糖醋猪脚驱寒。为什么选在冬至这个节气?这里有一种说法,就是冬至前后的生姜质量最好,最适合用来补阳气。

从古代起,这边就流传着一种说法,就是如果三年内没吃过姜,生起病来就会无药可治。

这种说法,有它一定的道理,不吃姜,假如又没有其他补阳气的食物,久而久之,身体中的阳气消耗殆尽,就药石不灵了。

上辈子,夏小语长大后,获得各种资讯的渠道多了,知道的就不止这些,比如:冬吃萝卜夏吃姜,意思就是夏天人们贪凉,反而要吃姜把寒气散出来。事实上,在中医养生中,除了秋天不适宜吃姜之外,春夏冬都适宜吃姜。而且吃姜,最好是在早上九点多钟的时候吃,下午和晚上不适宜吃。特殊情况除外,比如需要用生姜治急病,就无需顾忌时间。

这姜糖醋猪脚鸡蛋,不是把所有材料加在一起煮就可以的,有很多需要讲究的地方。

姜,必须是在冬至或者冬至前后从土里挖出来的生姜。第一步,要先把生姜上面的泥巴洗干净,晾干,然后取来干稻草,烧火,小心地灸烤生姜,直至表皮焦黄。据说这样做是为了去除生姜的燥气。

第二步,把生姜的表皮削掉,切成块状,放水里泡一夜。

第三步,把姜块从水里捞出来,沥干水分,然后放进锅里,加清水煮三遍。捞出沥干,就完成了生姜的处理。

糖,必须是红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