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的亲爹,真会玩。
一脸懵逼的被亲爹打发出书房,贾珠晃悠了一下脑袋,被等在门口的奶娘和丫头婆子又抱回了贾母的荣庆堂。
这会儿子花园里的花还没落尽,蝴蝶也有那么几只来回飞舞,小贾珠一路走来一路看。一路看来一路玩,等回到荣庆堂的时候,已经快要用午膳了。
用过午膳又睡了午觉,等到贾珠去找小妹妹玩耍的时候,早把他老子交待的事情忘到脑后了。
又因为当时书房只有他们父子俩人,也没个下人提醒贾珠或是找贾母求救,等到贾珠在贾政下衙后再次被叫到小书房时,仍然没想起来他老子的吩咐。
当然,正常人也没指望一个三四岁的小孩能记多少事。
可惜贾政压根就不是正常人。
他怒了,他火了,他觉得连个三岁的小屁孩都敢无视他了。
咋整呢?
打呗。
于是自元姐儿出生后的第一场男子单打独揍就在荣禧堂的小书房里上演了。
三四岁的小豆丁直接被他那虎爹几巴掌拍在屁股上,然后又被罚跪在厅堂中眼泪鼻涕的背三字经。
背一句忘一句忘一句背一句
一个时辰后,元姐儿仍然舒舒服服的呆在荣庆堂的碧纱橱时,就听到花厅那边一阵喧哗。
转头朝花厅望了一眼,元姐儿犹豫了一下,就朝她身边嬷嬷伸出手,让她抱。
待嬷嬷将她抱到在怀里,元姐儿又指着花厅的方向‘啊’‘啊’的叫唤着。
走,咱们瞧热闹去。
侍候元姐儿的嬷嬷并不喜欢凑热闹,一是害怕扫到台风尾,二一个便是心性如此。
可惜元姐儿还想着趁自己年纪小,多知道一些内幕呢。
嬷嬷没办法,只得抱着元姐儿朝着花厅走去,然后又找了一个适合围观的远距离站住了。
元姐儿对于这个距离还是满意的,于是不哭不闹,睁着一双大眼睛笑眯眯地看着脸红脖子粗的贾母高声训斥着她老子。
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
在儿媳妇与儿子之间,老太太立场坚定的站在了儿子这边。哪怕要拿亲孙女做筏子也不后退半步。
但在儿子与孙子之间,老太太则是毫不犹豫的倒戈向了儿媳妇和大孙子。
这就是原则。
“放你娘的屁,珠哥儿才多大,你就要他一天背会半本三字经,你这是要逼死他,再逼死我?”
此为防盗章半晌贾政缓了缓气,扬声叫人进来收拾。随后又走到书房门口,让人将贾珠抱过来。
王夫人怀贾珠的时候,正好赶上贾代善的病逝。也因此贾珠比元姐儿大了三岁左右。
以前贾敏没出阁时,贾敏和贾珠都养在贾母身边。孝期无事,贾敏也随手教他说上两句诗。
只是那会儿贾珠才多大,能记住的有限。两岁左右贾敏出阁,三岁的时候元姐儿又出生,所以时至今天贾珠快要四岁了,也还没有正经启蒙。
当然了,小孩子五岁以前启蒙便都不算晚。
贾珠他爹最近几个月时常觉得府中上下以及满朝文武都知道他干的那点破事,一直疑神疑鬼,见谁看他一眼,或是三三两两坐一起说话都以为旁人知道了,正在暗地里笑话他呢。
他非常想要上前跟大家解释一遍,他与他闺女的奶娘那是你情我愿,并非是逼奸不成的非礼之事。
今儿又被贾赦一番披头盖脸的埋汰,贾政终于鬼畜了。
整个荣国府旁人他都没办法,只有这个儿子他还能辖制一二。于是贾政就想着在儿子身上找点优越感。
其实要元姐儿来说,这都不算事。
要知道贾政将来窃居荣禧堂二十多年,让贾赦这个当家人一辈子没住进正院那才是最让人诟病的事呢。
哦,还有他儿子那块玉
老子脸大,儿子嘴大。
然后元姐儿便觉得原著中的她估计是脑子大。
亲弟弟都十好几岁,在这个时代都是可以成亲的爷们了。竟然还下口谕让亲弟弟和一帮子姐妹住在一个园子里。
感觉不像众星捧月,倒有些像给亲弟弟备了一个后宫。
荣宁两府的名声本就臭大街了,元春再来了这么一出,也怪不得迎春待字闺中连个提亲的人都没有。
说真的,不是为贾赦洗白。贾赦心中怕是从来都没觉得自己渣得人神共愤,在他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找个志同道合的玩伴给自家嫁不出去的老姑娘,怕是在他在心里还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比贾母还要靠谱的事。
且不说孙绍祖为人怎么样,只贾家与孙家本系世交,孙绍祖又是京袭指挥之职,在兵部候缺。这样的人,若不知道内情,乍然一听便觉得是个好人家。
至少这条件,比单纯的皇妃之弟受看得多。
宝玉有什么?除了一个做皇妃的姐姐。文不成,武不就。在家产方面,他还是个次子。真正分家产的时候,他侄子贾兰按律法都比他分得多。
就算将来他继承了荣国府,那也是因为贾琏无子才从他手里接过的爵位。
贾赦一等将军,贾珍与贾琏同辈,将来贾琏就是三等将军。而贾宝玉这个堂弟再从贾琏手里取得爵位,说不定就是五六等的爵位了。
这么一看,在这方面就没办法跟人家孙绍祖相提并论。
你说略过贾琏,直接从贾赦手里过一遍爵位,那也得人家贾赦和贾琏同意才行呢。
贾赦给他那上了年纪的老姑娘找孙绍祖这么一个男人,以贾赦的立场来看不能说是糟蹋人了。
至于那五千两银子,怕是孙绍祖想要个实缺才特特托了贾赦帮忙走动。毕竟贾家可是帮贾雨村一干人都谋到了实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