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第 86 章

红楼之金钢指 外乡人 3644 字 9个月前

若她真跟贾探春或是夏金桂那样泼辣,你看孙绍祖还能欺负得了谁?

五千两咋的?你娶个媳妇不给聘礼的?

老娘告诉你,五千两银子就能跟当今皇帝做连桥,你别给老娘得了便宜又卖乖。

话说远了,只说这会儿功夫,贾母带着两个儿媳妇与一个大孙女正在荣庆堂里话家常,贾赦迈着小方步哼着走调的曲子朝着东大院晃悠。

而贾珠也终于在奶娘和丫头婆子的簇拥下来到了贾政的小书房。

此时的小书房已经被丫头收拾出来了。

干净整洁的样子一点都看不出来刚刚被贾政砸过的痕迹。

对儿子,贾政永远带着某种不为人知道的优越感。

在见到贾珠的时候,还不等贾珠给他行礼,张口就是一句‘孽帐’,吓得贾珠当场没哭出来。

见到贾珠要哭不哭的样子,贾政还待要骂,可抬头之际又看到贾珠身后不远处的贾珠奶娘,贾政要骂的话瞬间被噎了回去。

那天的事情,一下子就又回到了贾政的记忆里。

闺女她奶娘一头撞上去,血花四溅的样子,贾政正经有许多天都不敢闭上眼睛。

不耐烦的将奶娘以及丫头婆子都打发出去,贾政从椅子上起身,邪魅狷狂的对贾珠喝了一句,“孽帐,还不跟上来。”

说话间,贾政已经走到了书案后面,在官帽椅后面的书架上拿了三百千出来。

他准备亲自教导儿子启蒙。

当年若不是他老子非要临死前上遗折求什么恩典,说不定今年的春闱他也能考个探花榜眼回来。

之前与妹夫林如海一起品鉴文章时他就感觉到他们俩的文化水平差不多。

脸皮怕是两个长城拐角都不能跟他比厚的贾政,不管是不是有真才实学,但他却是真的没有给人启蒙的经验。

贾珠才多大,一天能学几句话,几个字,贾政一骨脑的将三字经念了三分之一后,就说要让他背熟,明日他下了衙就考校他。

这个时代的三字经,做为启蒙读物,其实并没有几页纸,全文字数差不多有1068个字。

而三分之一差不多就是三百多字

虽然贾政只是让贾珠背下来,并没有让他认全这些字。可对于一个三四岁的小孩来说,也特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贾家的亲爹,真会玩。

一脸懵逼的被亲爹打发出书房,贾珠晃悠了一下脑袋,被等在门口的奶娘和丫头婆子又抱回了贾母的荣庆堂。

这会儿子花园里的花还没落尽,蝴蝶也有那么几只来回飞舞,小贾珠一路走来一路看。一路看来一路玩,等回到荣庆堂的时候,已经快要用午膳了。

用过午膳又睡了午觉,等到贾珠去找小妹妹玩耍的时候,早把他老子交待的事情忘到脑后了。

又因为当时书房只有他们父子俩人,也没个下人提醒贾珠或是找贾母求救,等到贾珠在贾政下衙后再次被叫到小书房时,仍然没想起来他老子的吩咐。

当然,正常人也没指望一个三四岁的小孩能记多少事。

可惜贾政压根就不是正常人。

他怒了,他火了,他觉得连个三岁的小屁孩都敢无视他了。

咋整呢?

打呗。

于是自元姐儿出生后的第一场男子单打独揍就在荣禧堂的小书房里上演了。

三四岁的小豆丁直接被他那虎爹几巴掌拍在屁股上,然后又被罚跪在厅堂中眼泪鼻涕的背三字经。

背一句忘一句忘一句背一句

一个时辰后,元姐儿仍然舒舒服服的呆在荣庆堂的碧纱橱时,就听到花厅那边一阵喧哗。

转头朝花厅望了一眼,元姐儿犹豫了一下,就朝她身边嬷嬷伸出手,让她抱。

待嬷嬷将她抱到在怀里,元姐儿又指着花厅的方向‘啊’‘啊’的叫唤着。

走,咱们瞧热闹去。

侍候元姐儿的嬷嬷并不喜欢凑热闹,一是害怕扫到台风尾,二一个便是心性如此。

可惜元姐儿还想着趁自己年纪小,多知道一些内幕呢。

嬷嬷没办法,只得抱着元姐儿朝着花厅走去,然后又找了一个适合围观的远距离站住了。

元姐儿对于这个距离还是满意的,于是不哭不闹,睁着一双大眼睛笑眯眯地看着脸红脖子粗的贾母高声训斥着她老子。

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

在儿媳妇与儿子之间,老太太立场坚定的站在了儿子这边。哪怕要拿亲孙女做筏子也不后退半步。

但在儿子与孙子之间,老太太则是毫不犹豫的倒戈向了儿媳妇和大孙子。

这就是原则。

“放你娘的屁,珠哥儿才多大,你就要他一天背会半本三字经,你这是要逼死他,再逼死我?”

贾政弯腰垂头小声的说了一句‘并没有那么多,只有三分之一’。

不想贾母听到这话,竟是更加的生气。对着老儿子就是一番不讲道理,不分立场的揭短扒皮,说得贾政面红耳赤不说,也更加的无地自容。

这个孽畜,小小年纪就累得亲父如此难堪

相较于没心没肺,只记得住他姐儿暴力威胁的贾琏,那睡得提脚卖掉都没啥知觉的好睡眠,元姐儿这一夜睡得并不安稳。

可能是白天的运动量太大,元姐儿晚上睡着了,还梦见了她一个劲的挥动自己那佛山无影爪在那里挠来挠去。

半夜睡在帐子里高高的挥动左手臂,时不时的还会蹬蹬腿像是在踹着什么的样子,让一干侍候的丫头嬷嬷都认为元姐儿还是白天被吓到了。

毕竟才三岁多的孩子,表现得再聪慧,再稳重,可年纪在那里摆着呢。

想到下晌元姐儿‘喝得’一干二净的安神汤,众人便想着明早起来再多熬两副来。

其实那安神汤,元姐儿压根就没有喝。

感谢张老太太友情赞助的那套茶具,元姐儿和贾琏在将里面的茶水喝得七七八八后,元姐将剩下的茶水倒入配套的茶碗里,然后特有先见之名的将一整碗安神汤都悄悄的灌进了茶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