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心里隐隐有种感觉,他可能对女人有些个恐惧的心理。
司徒砍知道这个毛病千万不能让人知道,这可是比恐高更加不能容于世的毛病了。
抛开这些烦人的事情,司徒砍又开始扒拉他手上的势力了。
皇位人人爱,凭啥就因为恐高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毛病就否决他?
想到这里,司徒砍又想到了他五哥司徒砘。
他两年前就安排了人去甄贵妃的宫中。因为从小在宫里长大,心里明白安排什么样的人,更容易站稳脚跟。因此司徒砍也没安排多机灵的人过去。他只安排了一个看起来粗笨,只适合打扫院子或是倒恭桶的粗使宫女。
不过司徒砍有些小聪明,他知道粗笨的宫女容易立住,但却不容易离主子太近,也很难打听到什么有用的消息。
因此他安排的人,都是视力极好,又看得懂唇语的。
于是哪怕是离老远,只要光线和距离合适,旁人说话他安排的人也听到不少。
甄贵妃与他儿子算计荣国府的事情,司徒砍早早就得到消息了。
虽然他和老五一样都不怎么看得上荣国府在内的四大家族的势力和潜力,但不可否认的却是娶了贾元春,他在一些老牌世家那里就有了助力。
原本他还有些个犹豫,只是在张家抄家那件事后,他和老五是一样的心思了。不过区别在于老五是嫌弃贾元春爬过狗洞,而司徒砍则是想到了张家密室里厚重的石门以及那不堪一击的马车壁。
摸了摸自己的胸口和脑袋,司徒砍沉默的打了个冷颤。不过若是那姑娘真的嫁给了老五,说不定他最强的一个对手会以一种同归于尽的方式暴毙也未可知
只是这样一来,他也同样失去了拉拢老牌世家的机会。算了,这事还是待议吧。
司徒砍在腊八夜里发生的事情,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火速传遍了整个后宫。同时又在腊月,宫里娘娘见娘家人的时候,给传到了宫外。
宫里出了这么一位奇葩的皇子,也是一件丰富众人茶余饭后谈资的事。至少元姐儿就不只一次在贾母和王夫人那里听说过。
当然了,让元姐儿最吃惊的倒不是皇宫里还会出现一位‘清纯’皇子,而是贾母竟然说这位七皇子的的舅母云氏竟然是林如海舅家的亲表姐。
这不可科学呀
如果云氏是林如海的表姐,那她岂不就是林妹妹的表姑。那林妹妹在贾家‘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时候,为啥没有人帮衬一把呢。
转瞬间元姐儿又想到了林如海死时,做为林如海的外家,云家怎么没去帮着料理后事,还是去了,但书里没表。
记得原著中的时间线,是林如海死后,贾琏带着林家的家产和顺便将林妹妹也捎回来的路上才知道自己封妃的。
不,不是自己,是原著中的贾元春。
想不明白的元姐儿歪头琢磨的时候,突然看见了站在不远处的于嬷嬷。刹那间便全想明白了。
是流言。
是那些流言蜚语。
林妹妹,薛宝钗以及贾家的那些姑娘们都已经因为贾宝玉而没了好名声,这种时候谁还会上门附亲?
还是一个啥也没有的孤女。
前两天于嬷嬷还跟她讲过,女人名节如璧不可污。
而林妹妹怕是
做为过客,做为旁观者,她自是知道林妹妹是个什么样的人。
可外人又如何知道呢?
有宝玉时刻在外面给家中姑娘做宣传,他又是个十来岁便与袭人互啃过的人。林妹妹自来了荣国府就被府里府外的人传出未来宝二奶奶的话。再加上宝玉时常说什么自小一桌吃,一床睡的话。
联想贾家爷们都是什么德性,林妹妹在世人眼里哪还有名声可言。
这种时候,一般要脸面的人家怕也不会主动与林妹妹扯上关系了。
至于贾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言,除了有管教不力以及不愿管教的原因,怕也是为了让世人知道林妹妹要嫁进荣国府,荣国府花了她的银子,给她大姑子建个园子,那是她这个做弟妹的孝敬。
呸的孝敬,马不知脸长。
这么想的元姐儿,一个激动直接一手指头捅进了屁股底下坐的鼓凳上。
“咳”
本来还在失神的元姐儿在听到于嬷嬷的这一声咳嗽后,身体僵了一下,然后又自然的借着手中帕子的遮掩将手指从鼓凳的小洞里拽了出来。
于嬷嬷眼角直抽的看着装成无若其事模样的元姐儿,整个人都懵的很。
想到几个月前她生的那场病,于嬷嬷就觉得面前的小丫头鬼精鬼精的。想到自己被这丫头感动,决定以后跟着她时,这丫头一个高兴就将自己的床柱弄榻的事,于嬷嬷就一头的黑线。
不过既然同意了以后跟着这丫头,哪怕是这丫头总是出现一些让人始料未及的事,于嬷嬷也并不后悔。
不过元姐儿时常走神,并且动不动就激动的毛病,却是必须要改改了。
于嬷嬷这么想的时候,又转头去看认真听贾母说话的元姐儿。
哪想到只看了一眼,于嬷嬷便双眼瞪圆,失声尖叫起来。
也因为于嬷嬷这一声尖叫,元姐儿才慢半拍的将左手的手指从自己的太阳穴上移了下来。
本来就有些头疼,被于嬷嬷这一叫,元姐儿的头就更疼了。不过虽然头疼,但元姐儿还是朝着止住了尖叫的于嬷嬷问道,“嬷嬷这是怎么了?可是哪里不舒服?”
于嬷嬷:呵呵
╮╭
此为防盗章
可能是白天的运动量太大,元姐儿晚上睡着了,还梦见了她一个劲的挥动自己那佛山无影爪在那里挠来挠去。
半夜睡在帐子里高高的挥动左手臂,时不时的还会蹬蹬腿像是在踹着什么的样子,让一干侍候的丫头嬷嬷都认为元姐儿还是白天被吓到了。
毕竟才三岁多的孩子,表现得再聪慧,再稳重,可年纪在那里摆着呢。
想到下晌元姐儿‘喝得’一干二净的安神汤,众人便想着明早起来再多熬两副来。
其实那安神汤,元姐儿压根就没有喝。
感谢张老太太友情赞助的那套茶具,元姐儿和贾琏在将里面的茶水喝得七七八八后,元姐将剩下的茶水倒入配套的茶碗里,然后特有先见之名的将一整碗安神汤都悄悄的灌进了茶壶里。
旁的不说,那茶壶装上几碗安神汤一点问题都没有。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倒在空间里,回头趁人不备的丢掉,还是因为元姐儿觉得这好歹是药,说不定啥时候就真的用上了。
荣国府奢侈的家风,不能体现在她身上。
话说想到今儿这一天的忙碌,她收了一密室的好东西,可最终真正属于她的怕是只有之前张老太拎进去的食盒以及挠成‘琉璃’片的大片石板了。
联想到原来空间里费了老鼻子劲攒下来的十二块点心,元姐儿满心庆幸至少还有一块琉璃片可以证明她不是吃货
╮╭
自认并没有受到惊吓的元姐儿,在第二日一早醒来就又被盯着喝了一碗安神汤。等汤药服下,又过了半刻钟,元姐儿才独自留在自己的院子里用早膳。
因为昨日就寝前,荣庆堂那边的丫头就传了贾母的口讯,说是今天要进宫,早膳各自解决。元姐儿是知道每日早上王夫人会侍候贾政用膳,因此便也没过去凑这个热闹。
再加上对亲爹,她真的没好感。对亲娘,好吧,如果没有从王夫人的眼睛里看到她看着贾琏那一闪而过的可惜神色,说不定元姐儿还愿意在‘受惊吓’的早上去跟着王夫人母慈女孝一番。
但今天,她确实没那么兴趣。
元姐儿知道贾母今日进宫是去见甄贵妃,心中对于贾母以感谢为由的‘上进’表示精神上的支持。
王夫人汲汲算计是因为有荣国府的爵位让她抓心挠肝的惦记。可元姐儿一直闹不明白贾母这般折腾算计图的是啥?
贾赦能活到现在,他是贾母亲生这一点无须置疑。要不是亲生的,估计他都活不到娶妻生子的年纪。
贾母一直偏心的贾政,就更不需要怀疑什么了。
两个亲生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俩个孙子,哪怕是孙子他妈不咋得她欢心,可也应该放在手心里的。
可元姐儿就是发现,在贾母的心中,她是有价值的,贾琏是可有可无的,若他不是大房现今唯一的子嗣,怕是也不会得到贾母多少关爱。
而贾珠那里,算是整个荣国府最得宠的孩子。
然而哪怕是贾珠,贾母的重视程度也不如后世那些喜欢跳广场舞的老太太们对待亲孙子的感情。
既然对子孙都是这副德行了,那她还折腾个啥?难道这就是红楼版的女强人事业心?或者这些儿孙里,只有贾宝玉才是这老太太的心头肉?
而理由就是贾宝玉长的酷似贾代善?然后疼着哄着纵容着
被自己的想法雷得不轻,元姐儿下意识的打了个冷颤。
生活如此美好,她还是继续用人格魅力征服生病卧床的余嬷嬷吧。
余嬷嬷昨日也遭了些罪,再加上柴房下面的地窖环境并不怎么好,今天一早起来余嬷嬷便觉得身上不大好,特意派了侍候自己的小丫头跟元姐儿说了一声,又跟贾母和王夫人道了一声恼。
贾母和王夫人分别赏了药材,就连元姐儿在听说这个事后,也特别吩咐人炖上两盅滋补汤水送到余嬷嬷房中。
用过早膳,元姐儿又歇息了一会儿。然后就让人端上两碟点心去探望病号了。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已经进宫去的贾母因为辈份和年纪的缘故陪坐在甄贵妃下首处。
先是感恩戴德的感谢了一通五皇子救助之恩,然后又好生夸了一回甄贵妃出身高贵,教养非凡,总之贾母那话说得甄贵妃整个人都是心花怒放。
哪怕知道贾母这些话都是恭维之词,可这世上又有哪个人不喜欢听好话的呢?
不过转念一想到昨日宝贝儿子回来时说的那番话,甄贵妃便觉得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贾母发现。
反正等到贾家那姑娘长大了,还有十多年呢。
先拿着侧妃的名份吊着贾家往前跑。十来年后是个什么局势,他们母子是否还需要四大家族的势力还未可知呢。
先吊着她再说,反正也不吃亏。
昨日便想明白的甄贵妃在今日被贾母好言好语的捧了一番后,语气也比之前更柔和。“昨日便听砘儿回来说了,你们家的大姑娘玉雪可爱,极招人疼。”甄贵妃说完便转头看向一旁的宫女。
那宫女知机,连忙捧出一个托盘。
甄贵妃指了指那托盘上的东西,笑得极温柔,“昨儿砘儿回来,本宫便替砘儿准备了份见面礼,还想着今儿一早让人出宫去府上,不曾想老太君竟是进了宫。这样也好,只麻烦老太君将给‘我们’大姑娘的礼捎回去也是一样的。”
在这里甄贵妃仿佛没查觉自己口误的说了一个‘我们’,然后贾母听了,心里便越发的笃定甄氏母子对元姐儿的满意。
连忙起身谢过甄贵妃的赏赐,等到甄贵妃笑着让起时,贾母才又坐回刚刚的凳子上。
看着正面大榻独坐的甄贵妃,再想想自己屁股下那小的不能再小的凳子,贾母心中更加坚定了要让元姐儿上进的心思。
等她成为贵妃的祖母,乃至皇后的祖母时,她又何需在此战战兢兢?
下了早朝,当今便派了太监宣甄贵妃伴驾,贾母闻言,只得起身告辞出去。
她本来是想要见一见五皇子,看看五皇子对她是什么态度的。可惜早朝比尚书房下的早
转身看着宫娥捧着的托盘,贾母又觉得看不看也无所谓。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宫里撕杀出来的胜利者可不是小小的荣国府宅斗出身的贾母就能看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