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三件事

恍恍三年 青月叶 1484 字 11个月前

最近的事情很多,发生在我身边主要有三件事。

一,我之前写水生世界的论文是因为我看了老师的教学视频感觉有触动就写了,

但上一节课,老师又让我们看了新的视频《水生世界》是一个很多集的纪录片,

我只看了前三集就放弃了自己以前的看法,我觉得那时的看法太软,

里面记录了这么多年来鱼类种类逐渐消失后记者采访当地渔民的一幕。

记者随渔民一起出船打捞鱼,一网下去只捕捉到几条小鱼,

记者便问道:这种情况现在很常见吗?

渔民脸上有沧桑之痕:现在是很常见,以前一网下去都拉不动这网,现在一网有七八只鱼都算是多的了。

随后又讲诉渔民是今天打渔明天买米,根本就无法抛弃这职业而生存。

还记录了很多。

我们老师说:他们都是说现在鱼少了,却没有一个人说不捕捞鱼了。

第一集的名字叫万物相连,我在想如果人猿鱼同祖,那他们为什么从古至今一直没进化成主导者。

里面还有一个德国的生物学家说:他所在城市的市中心有条河,两百年前他喝河水可能会生病,一百年前他喝河水一定会中毒,但现在他喝河水是非常安全的。

甚至河里还有鲜活的三文鱼。

我国长江流域以前每年打渔的收益几千亿,科研人员从长江里培育幼鱼也一年近千亿条,

但现在生存环境下降,鱼类减少,经济效益也自然减少,甚至鱼苗也就几亿。

随着江河里大坝的建成,鱼类生存环境就显得举步维艰,以中华鲟为例。

夏秋两季,生活在长江口外浅海域的中华鲟回游到长江,

历经3000多公里的溯流博击,才回到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

产后待幼鱼长大到15左右,又携带他们旅居外海。

它们就这样世世代代在江河上游出生,在大海里生长,养成了身居海外不忘故乡的习惯。

大坝建成,洄游的道路变短带来的不是轻松,它们就面临灭绝了。

长江四鱼银鱼,刀鱼,鮰鱼,鲥鱼,也依靠着河水生存,

三峡大坝建成经大坝流出的江水温度下降,而鱼类产卵要求温度在十几二十度,故以前长江里满满的四大鱼也变少了。

但大坝的建成也为人民带来了无数的便利,三峡大坝可以防洪,可以发电,这是发展所必须的。

而海洋里的捕鱼方式种类繁多,拖网是对海洋造成最大损害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我就不描述了,

总之拖网所过,寸草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