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暖芳园,丁姨娘问起元双,“可把东西送去了益阳伯府?”
“一早就让元秀送去了。”
“那就好。”她揉了揉额头,“最近的事情也是够多的,“难为了郡主要上学堂,还要操持府中的事情,加上春猎的事情也是不少。刚和煎雪姑娘打听,昨夜里郡主也没睡好,过了子时才睡的,一晚上都在看账本和处理府内的事情,我也没能帮上什么……”
袁爽扶着她,“姨娘放宽心,现在大姑爷没有外派,留在都城,大姑娘整齐些怀上了孩子,您身份上去了,也能帮到郡主不少事情。”
“这样盼着呢!”说到这个还真的是指能盼着女儿整齐些了。“对了,一会你吩咐好府里的绣娘,尽快完善好手头的事情,春猎那日府内的人都必须衣衫整齐的,莫不得让朝歌世家的人看了笑话。你看你今日郡主送过来的东西就看得出郡主的意思了。”
晚些时候崔翰下朝后就被府里的人接了回去,回来才晓得,原来是女儿安排了人给他做衣裳。
丁姨娘守在一边劝,“王爷,既然是郡主的意思,您听就是了。您在军中多年,日常的衣服都洗得褪色了,也亏得郡主日夜惦记着。”
听罢崔翰也不好再反驳,于是量了尺寸,等着丁姨娘挑了做衣裳的布料。苏南阁的保证连夜让裁缝和绣娘赶工,敖帝诞辰前也必定能做出来。
人走了,崔翰也没时间多留在府内,最近也是忙得厉害。
临走时,握了握丁姨娘的手,“这些日子辛苦你了,我也无暇顾及你。梧桐和我商量过,等清妍有孕,为益阳伯府开枝散叶之后,我就跟陛下请旨,封你为侧妃。”
“为王府操劳何来的辛苦之说,比起辛苦,郡主才是真的辛苦呢。我祖上曾是罪臣,母亲沦落为官奴,我出身就是丫鬟,别人家都瞧不起我,更瞧不起我的大姑娘,多得郡主回来,这两年也是郡主一直不嫌弃我的出身低微对我百般的好,即使没有侧妃之位,我也很满足了。”她倒是她法子内心的话。
她出身不高,这些年看过的冷眼足够多了。这辈子就想着女儿嫁得好,别的都不敢去想了,若是没有郡主,真不知道自己的大姑娘清妍最后会被老太太指给什么样的人家。
“梧桐也辛苦,你若是能帮衬,就帮衬多一些……”
六品太府寺丞,崔家。
比起承王府,这个崔家要落魄许多,但一座三进院子比起同时六品官职的同僚,崔栋实在是好太多。这些年来自家大哥声名在外,崔栋虽然从文,但仕途还算是挺顺利的,一路没遇到什么波折和刁难,但是也不曾有大的升迁。
崔文柔回来的时候,母亲张氏正在送客,来的几位夫人均是一些小门小户的太太小姐,崔文柔素来瞧不上眼,但是母亲张氏却十分的欢喜,总是精力充沛的做着这种招待客人的事儿。
“父亲呢?”
“你父亲差了人回来,说是晚上不回来了,和同僚一起在外喝酒。你莫不是饿了,一会我让厨房先做些吃的给你垫垫肚子,等你哥回来了再一起吃。”张氏心情颇好的说。
这头话落,门外今日在苏南阁还有来仪斋买的东西都送了过来。原本以崔文柔这样的家世实在是当不起两头亲自送东西过来,但是碍于梧桐的身份,以及吩咐,所以伙计也尽早把东西送了过来。
张氏看着送来的东西,眼睛瞪得大大的,“女儿,你哪来那么多的银子买这些东西?”这恐怕也不是银子能买的呀,算起来得两锭金子吧!
崔文柔看到这些东西,丝毫没有欢喜,反而是一顿闷气,最后还是把今日的事情简洁的和母亲说了一通。
“母亲,你有空说说父亲,能不能上进点,别正是就是知道喝酒,干点实事,趁着大伯的风头好升迁。你看咱家半年下来省吃俭用攒钱才买得起一套这样的成衣衣裳,还不说这些上好的布匹和首饰。而人家堂妹在苏南阁的时候连看都没怎么看,一副瞧不上眼的样子,净是给府里的人挑,就连她身边的丫鬟那也是艺人各两套,这算什么?”
这下张氏也知道女儿气什么了。她安抚了女儿,“哎,我家文柔那长得也是不错的美人儿,回头娘一定给你定一门好亲事,到时候还愁什么……”
崔文柔也不傻,冷笑,“再好能好得过堂妹?你是没看见今天在来仪斋,未来婆婆战王妃二话不说就给她买了多少首饰,那还是玉的呢,还说金银太俗配偶不上她……呵……人家还有一个皇姨父呢……”
“傻女儿,你和她比做什么?那个战王世子你也不是不知道,都说他快是个废人了,你计较什么?”
“行了……”崔文柔摆摆手,“这些来提亲你也不看看都是些什么人……就连大伯庶出大女儿都嫁去了益阳伯府做世子夫人,我要是连大堂姐都比不过去那才是闹笑话呢!”
张氏一直晓得女儿是个优秀的,这些年在书院成绩都是拔尖的,就盼着未来嫁个好夫家。这些日子倒是有过来上门提前的,她瞧着也还不错的,可偏偏女儿是丝毫瞧不上眼,她心底清楚女儿心高气傲,心大着呢。
随后张氏凑在她耳边说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