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最好的时代
姜小新周末回家去了,她的家在亚运村北面的金兹庄园。金兹庄园是bj最早的一批高档别墅小区,姜小新的家是一栋独栋别墅,前后都有一个挺大的院子,左右也都有绿地与别人家的房子隔离开。房子建筑面积本来是500多个平方,后来扩建到了800平米。说起来这扩建的事儿,还是姜小新妈妈的功劳。现在再想扩建,门都没有了。所以说,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你就赚了,抓不住往后就再也没有了。
当年刚买房那会儿有一段时间小区里私搭乱建盛行,姜小新家四周的房子基本上都在私自扩建。姜小新妈妈俞瑾坐不住了,和姜小新爸爸商量也要扩建。姜力毕竟出身中央部委机关,素质修养和规矩意识比较高,开始不同意,说人家建人家的,咱们不跟风,明知他们是违法建筑,咱们不能跟着违法。那个时候的姜小新还在上中学,还没有成年,对家里的事情还没有发言权。
俞瑾眼睁睁地看着邻居们下挖地库上起高楼,周边的楼房普遍都加盖了一层,青草茵茵的绿地被铲除了盖上了房子,还有你看不见的不知道往下挖了多深的地下室扩容。整个高档的别墅小区那段时间又变成了建筑工地,有的住户更牛叉,甚至把整个楼房都拆了,原地又重新建了一个楼。
姜家的房子当时坚持了一段时间,任小区里各家各户大兴土木,我自岿然不动,仍然四平八稳地原封原状。但看似风平浪静的氛围下面是俞瑾那颗烦躁不安的心,她无法忍受每天电锯、凿墙、打钻的满耳噪音,也无法忍受每天沙子水泥腻子粉的满天灰尘,她想与其听别人家的噪音,呼吸别人家的灰尘,还不如听自个家的噪音、呼吸自个家的灰尘呢。她自己拿定了主意,不再管姜力的想法,自己要当家做主人,把房子增容扩建。
一切巨变的酝酿都在悄悄地进行。俞瑾找了一个开装修公司的娘家亲戚,趁姜力不在家的时候,就偷偷过来家里勘察丈量,设计好了扩建的图纸。俞瑾已经打好了算盘,就想利用姜爸出国考察项目不在国内的时间,趁机把扩建工程启动进行,争取在姜力回国前完工。即使完不成也不要紧,反正工程都已经上马了,形成了既定事实,也不可能让你半途而废。
俞瑾把扩建工程全权委托给了亲戚处置,扩建所需的沙子水泥等建筑材料都已经准备齐全,瓦工电工等建筑工人也都随时待命,就等着姜爸一出国就立即开工。
一切都按俞瑾计划的进行。姜力出国了两个多月,俞瑾让家里多出来了200多平米的面积,原来500多平米的房子,等姜力回来的时候,已经变成了800平米。
姜力回来以后,看到扩建后的房子都傻了眼,万万想不到俞瑾竟然有这么大的魄力和能量!他呆若木鸡地坐在沙发上,还没有倒过来时差,又遇此家庭巨变,大脑运转停滞,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姜小新还记得当时爸妈在客厅谈话的场景。俞瑾给姜力倒了一杯茶,放在茶几上,又走到爸身后,让姜力身体靠在沙发上,一边给他按摩头部一边解释,“你看,我们不能搞特殊。你是从中央机关出来的,知道搞特殊化的后果,往往不会有好下场。”
姜力的脑袋让俞瑾按摩地晕晕乎乎,贪图眼前的舒服,不想妄加指责评论,怕惹得俞瑾不高兴甩手而去,这按摩到了一半没过瘾就停了手,可就太难受了。
姜力哼了一声,心想,“真是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你这不就是在搞特殊化吗?”
俞瑾接着说,“你看咱们家周边的这几户独栋全都加盖了一层,左边的那一户听说地下室就往下掏了十几米。人家都是三层了,就你家是两层,你说你是不是比人家特殊。况且风水上也不好啊,人家的楼房廊沿儿都比你家的高一层,你不为咱们两个考虑,你也得为姜小新将来的发展和福运考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