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秋后算账

大明之崛起1646 天海山 1179 字 9个月前

此时便是头猪也该明白这其中的关系了。

除了少数抗税死硬派,昨日还未上表的官员都匆忙赶回家写奏疏去了。

到下午,随着黄景昉黄大人因身体不适,被调去太常寺的消息又在南京官场中传开,顿时,死硬派开始人心惶惶。

他们先前是仗着绝大多数人都不愿纳税的势头,才敢和皇帝“正面交锋”。此时眼看才几天工夫便大势已去,连吏部右侍郎这样的重臣被贬都没人出声声援,他们哪儿还敢继续刚下去?

不就是一年几百两银子吗?老子又不是交不起!

当下,前几日与黄景昉密议抗税的那些人也都提笔上书,大言依律纳税利国利民,自己坚决支持朝廷决定。

又一日后,午门外又公布了二十五名新晋商部大员的名单。

第三天,又是二十五名……

朝臣们眼瞅着实缺一天天减少,心里皆是大急。

“李大人,你说为何是这些人得以高升?”

“这下官也不清楚啊,或是他们自请纳粮的态度更诚恳?”

“那我们再次上表?”

“只有试试了……”

大部分朝臣此时的目光都集中在纳粮之上,陷入了思维定式,却没想到商部这些职位乃是朱琳渼按官员能力分配下去的。当然,你若是继续抗税,这大好前程可就要换给别人了。

这股自愿纳税的风潮很快向南直隶以外的地区蔓延。浙江、广西、福京等地的官员们也开始加入“抢湖南实缺”的行动中,随之而来的便是一些地方官升迁湖南。

随着时间推移,“争抢”进入白热化,有头脑灵活的人开始自请取消免税额度,愿将名下所有产业都依律纳税。

这些人很快上了“表彰榜”,其中一部分如愿获得晋升或是补了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