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轩激动点头,让军官挑出负伤和体力不支的士兵留下,带了其余的八十多人远远跟在谢迁义军后面,一起朝西岸另一座炮台奔去。
待众人到了那炮台一里远处,谢迁先派了两名会来事儿的手下去和清军“接头”,自己则率义军排了队高举锦旗,大摇大摆朝炮台而去。
炮台上的建虏军官见南侧那座炮台忽然声响渐弱,随后竟开始朝港中己方战船发炮,心中便知不好。
不多时,有两个传讯士卒赶到炮台下,神色急切地报说港口深处的炮台已被明军攻下,自己乃是李德淳李大人所部,受何守备所令前来增援。
那建虏军官正担心明军前来强攻自己的炮台,听闻有援军前来,不由大喜过望。待谢迁率部赶至,他亲自下炮台相迎,却见“李大人”并不与自己搭话,而是带着侍卫直奔登城梯而去。
他心中一跳,刚要出声喝问,却被“李大人”手下用刀架住。
炮台上的虏兵这才反应过来,慌忙要落下闸门,义军那边立刻一阵排铳,将登城梯附近的清军驱散。而后众人高喊着“三万明军已登岸!”“郑芝龙已降!”之类,各举刀、铳由登城梯杀了上去。
……
施琅面色严峻地看着岸上的战况,却忽见距离最近的那座炮台上升起明军军旗,而那上面的重炮开始朝港口中的建虏战船轰击。
他顿时大喜,对副官高声道:“传令,漳州号在前,所有战船向北偏西移动一海里,集中向西侧敌船开炮!”
“是!”
随即,除了吉安号外,二十多艘明军战船在莱州港西岸一字排开,大小口径的舰炮以最快的速度向正在试图脱困的建虏战船倾泻怒火。
洪旭那边刚勉强从系泊的船只中整出一条通道,却猛然间遭到前后夹击。正在清理航道的清军士卒被炮火轰得惨叫震天,四上午是,纷纷跳入海中躲避。洪旭也被几名侍卫架上一条蜈蚣快船,拼命向北侧逃去。
欢迎你!
?刘国轩只道是施琅派人前来增援,不由心中大急,若广州号等船上的水手不足,击毁港中敌船的速度势必更慢。方才他率吉安号、韩世忠号等船上的船员登陆,这几条船便因缺少人手,此时已停止了发炮。
而当他转头向炮台下望去时,当即便是一愣——只见从西面攻上来的乃是数百建虏绿营打扮之人,旌旗上一个硕大的“李”字。
李?难道是李德淳?刘国轩甚为诧异,没听说李德淳要反正啊?
头顶上密集的铳声令他无暇细想,反正有人助战再好不过。他遂高喊一声,“援军到了,加把劲冲上去!”
四周立刻响起一片呼喝来回应他,“杀!!”
炮台上的清军原本就被明军悍不畏死的气势惊得心中戚戚,此时听闻敌人还有援兵,登时再无勇气顽抗,纷纷丢了军器,朝登城梯方向涌去。
刘国轩这边压力瞬间为之一松,他忙趁机鼓足力气,双臂又上下交替数十次,纵身从一个火炮射击口跃入了炮台中。
随着另外十多名明军士兵爬上炮台,刘国轩召集众人聚于炮台一角,举铳向已经乱作一团的清军齐射。
炮台上虽有近二百名虏兵,但在明军强攻之下士气变得极为低落,压根没人敢上前与刘国轩他们拼杀,倒是有距离登城梯太远的直接跪地乞降了。
等明军完全控制了炮台,刘国轩大致清点人数,不由心中剧痛,他带来的三百二十多名士兵此时仅剩下一百三十余人,就连他的副官都被火铳击中了腹部,已是气若游丝。
他睚眦欲裂,怒而转身,指向建虏俘囚吼道:“都给我丢下炮台去!”又朝四周的重炮一挥手,“操炮,给我瞄准港中贼船狠狠地轰!”
“是!”
片刻,又有一队“清军士卒”从登城梯涌了上来。刘国轩部忙各持燧发铳,准备结阵迎敌,却见那为首的“鞑子军官”挥着一片白布,高声喊道:“自己人,莫发铳!末将淄川民团指挥,谢迁。”
义军?刘国轩大喜,令人收起火铳,上前向谢迁用力拱手,“在下水师左武卫刘国轩。方才多谢谢将军出手相援,否则我手下弟兄怕都要断在这炮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