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想吃闲饭?免谈!

大明之崛起1646 天海山 2219 字 9个月前

“你好意思问我怎么办?崇祯朝时天子筹集军饷,你可拿出一文钱?先帝被郑芝龙掣肘,欲北伐却苦于无银,也没见你出头进献。此时却喊着朝廷该供养你!”

“这,我穷!我是想为朝廷出力,但我没钱啊!”

“一派胡言。”朱琳渼取出一本小册子,翻了几页,念道,“隆武元年六月,你购入三进豪院一座,值十三万两。元年八月,你给儿子过生日,设宴花了二万四千两。元年九月,你买了水田五十八顷……”

朱琳渼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对于可能出现的“刺头”,他早就让锦衣卫南镇摸了底。

蕙王顿时脸色煞白,虽然辅政王念的是他的花销情况,但这说明朝廷对自己所作所为一清二楚!他立刻想起自己干过的一些烂事儿,不禁咽了口吐沫,缩头不敢再言语。

朱琳渼又望向众人,语重心长道:“其实朝廷拨发对于我们都只是小钱而已,诸位都有祖上积累数百年年的家业,没有这点儿俸禄,纵再过百年也吃用不完。

“但这点儿小钱累计起来,对朝廷却是极重的负担,足以将大明拖垮!

“大明垮了最倒霉的人是谁?就是我们这些藩王。大家想想老福王吧,若当年他拿出点儿家财壮军饷、赈灾民,闯寇很可能就攻不进洛阳,他也就不至……”

他说到这里,众藩王纷纷垂目。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炖汤的事情他们自然知道,后来闯寇还从福王府抄出大量财物,光是现银就有数百万两!

这些钱后来支撑了李自成好几年的军费花用。而与此同时,崇祯却正为六十万两辽东军饷跟朝臣们求爷爷告奶奶。

众王沉默了一会儿,长阳王终于鼓起勇气小声道:“辅政王,诚如你所言,眼下大家倒是不愁用度,但祖制之下,早晚坐吃山空啊……”

“对,对。”四下立刻一阵赞同之声。

其他诸王闻言顿时回过味来,敢情辅政王把我们叫这儿是筹饷银来了。甚至有几个较抠门的如蕙王、长阳王等当即便后悔不已,先前是自己上赶要来孝陵的,这不是朝刀口上送吗?

但话都说到这儿了,在场四十多位有封号的藩王也只得跟着表态,“臣弟愿捐四千两劳军。”

“侄儿也捐四千两,助朝廷灭虏。”

“我最近手头紧,便投三千两吧……”

朱琳渼瞥了眼这群抠门的藩王,不禁微微一笑,“大家误会了,朝廷是紧了点儿,不过也不好拿诸位的银子。只是……”

他笑得更灿烂了,不紧不慢地道出自己“蓄谋已久”之事,“朝廷如今拮据,而大伙儿的俸禄银,这个,你们也知道,数目实在太大,朝廷根本拿不出来啊……”

要知道,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之后,一直心忧自己的后代子孙,就想着怎么才能让他们过得舒服点儿。他老人家泥腿子出身,只觉得待在家里吃香喝辣睡大觉最安逸,于是便规定,凡老朱家子孙不许经商,不许从政,不许做工,不许务农,就只能坐在家中拿俸禄、赋税,混吃等死。

这些藩王们无事可做,便窝在家里生孩子,子生孙孙生子,等到明末时分,宗室人口已达到数十万之多!

这几十万人不能工作,朝廷还要发银子给他们。远的不说,就嘉靖年间,国家税赋收入便已经不够发宗室的俸禄了!

于是朝廷开始削俸,开始是发七成,后来六成半、六成,一路降低……然而朱家子弟的增长速度更快,朝廷需要拨付的银子仍越来越多。

宗亲便如附在大明身上的一只蚂蟥,不断吸血,留着他们大明怎能强盛?!后世甚至有人说,八旗子弟拖垮了满清,而几十万宗亲吃倒了大明。

朱琳渼早就想对宗亲藩王的俸禄动手了,苦于先前一直没有机会,正巧这次他们集中奏请祭拜孝陵,而自己借收复旧都人望正盛之际,正合适将此事解决了。

韩王随即十分大度地揖道:“朝廷有困难,我们这些藩亲怎能不体谅。”他心说反正从崇祯末年以来也没怎么好好发过俸禄,又接道,“尽灭虏贼之前,这俸银不拨也罢。”

其他藩王也附和着,“对对,这几年不发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