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芷晴闻言略为沉吟,旋即微笑道:“殿下,要是我没猜错的话,对迁都有异议的朝臣应在七成半上下吧?”
朱琳渼心中回忆了近来的奏章,顿时惊讶道:“确实是七到八成的样子!你是如何知道的?!”
木芷晴有些得意地扬起俏脸,“这不奇怪啊,因为朝臣之中有七成半乃是闽籍。”
“闽籍?”这两个字让朱琳渼顿觉拨云见日,双目微眯道,“你是说,是福建官员在串联反对迁都?”
“应该没错。”木芷晴道,“先皇在闽中立朝,所用朝臣大半都是闽籍。这些人冒了极大风险追随先皇帝复国,皆自认有从龙之功。如今在殿下殚精竭虑下,局势已变得对大明愈发有利,外忧既减,这些人的心思马上就转到了自己的权势之上。
“这些反对迁都的朝臣家业皆在福京,势力更是深植天兴府,又能拧成一股劲排斥它籍的官员。若是迁都南京,如此‘大好局面’必将被打破,江浙等地官员借助地利人和,很快就能与闽籍分庭抗礼。”
朱琳渼思忖颔首,“故而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情况便是大明在天兴府定都。实在要迁都,至少也得拖个载,等他们将势力逐渐渗透到南直一带,再行商议……”
他又疑惑道:“只是,如黄阁老、杨阁部等忠良,怎会也是这般心思?”
“黄阁老等人确是忠臣,但在乡土人情面前也难免俗。或许他并没有为私心而阻止迁都,但受到其他朝臣影响,不自觉地便会偏向自己家乡,从而附和别人的提议。甚至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
“原来如此。”朱琳渼却笑了起来,捏了捏木芷晴的手,“幸好有你这个‘贤内助’,否则还真不知要被这些官员们拖延到几时。”
木芷晴的脸又红了一圈,片刻,她望向朱琳渼道:“听殿下所言,可是已有了对策?”
朱琳渼解决了困扰多日的难题,心情大好,点头道:“先前我就朝臣们提出的顾虑便已有了些应对之法,眼下更是知道了病根,那按方抓药便是。”
“这我就放心了。”
四下里随即传出一阵赞叹,“说是真君见鞑子在人间肆虐,心中不忍,这才现世拯救苍生于水火之中!”
“难怪了,我说洪老贼号称二十万大军仅半个多月即便伏诛!”
“这天神都下凡了,看鞑子还能张狂几日……”
“听说我家隔壁的老张叔还亲手给了那老贼一刀!”
“真的假的?!快跟我说说……”
一群人正聊得起劲,就见一名提着竹筐的小贩挤了过来,满脸神秘道:“我这儿有辅政王殿下尊像。”
他说着展开筐中纸筒,“还跟诸位讲,请一幅回去供在家中,百邪不侵,家业兴旺……”
“是吗?快给我来一幅!”
“我也要!”
“诶!别抢别抢……”
木芷晴心下好奇,便让侍卫也去买了一张回来。
待她看到那画上的“辅政王”,当即笑得花枝乱颤——竟真的是三头六臂手持三尖两刃刀的二郎真君模样,只是身上换了墨绿色的龙卫军军服,原本哮天犬的位置则摆着一尊大炮。
她端详了好一会儿,直到前路复通,这才笑着收起画卷,又行过一个半时辰,才终于远远看到应天府府衙。
早有侍卫提前进城通禀了木芷晴行程,此时石霖正带了十多名亲兵前来相迎,在她车外恭敬拱手道:“木姑……木公子,殿下正与黄阁老商议国是,不便分身,令属下前来接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