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明代的“劳斯莱斯”

大明之崛起1646 天海山 2211 字 9个月前

“这……”石霖犹豫了一下,想到眼下城中各处都有龙卫军和破虏营的人巡逻,应当无虞,于是应一声“是”,转去吩咐亲兵更换便服。

随即又有亲兵捧了火漆封口的信筒交给朱琳渼,“禀大人,这是应天府衙刚送来的。”

看封漆上的印迹,这应是近两日的奏章,他接过信筒拆出其中锦布来看。

第一份奏章是户部郎中程高言北伐南京一役军饷耗费巨大,眼下府库空虚,请缓议迁都之事。

后一份是礼部员外郎卢其正奏请兴土木修复南京紫禁城,以便迁都可以尽快施行。言下之意,紫禁城没修好之前不宜迁都。

朱琳渼越看眉头皱得越紧。一共十四道奏疏,除了工部请修潮州一带水利,以及监察御史葛彦彬建议征江西民壮入南直隶以应迁都调用之外,其他的十多份奏章竟都是或明或暗地反对迁都一事。

当然,他们也不敢直说迁都不对,只是从各种角度表示应该暂缓,拖个几年再说。

自从朱琳渼行文令朝廷筹备迁都之事开始,类似的奏章就没有断过。他原以为迁都南京必是会是众人积极响应的局面,却没料到竟是反对的朝臣占了多数,甚至其中还包括他一向倚为心腹的杨廷麟在内。

他收起那些奏章交给石霖,吩咐先全部留中不发,而后出了军器局大门,乘车往龙江船厂方向赶去。

阅江阁便如其名,坐于席间,转头便能看到涛涛长江自远处奔流而过。

朱琳渼包了间雅阁,又叫了几样招牌菜,与石霖以及数名亲兵同桌用膳。

四轮马车比两轮马车有不少优势,比如载重量大了两三倍,不需要马匹费力维持水平方向的平衡,行驶平稳等等。

不过由于四轮车在转向的时候左右两侧车轮的转弯半径不同,如果将车轮直接安装在车厢上,就会造成转向时外侧车轮卡在地面上的尴尬状况。

好在这个问题用个简单的车架转向结就能解决,通俗说来,就是将前车轴独立分开,用纵轴连接在车架上,转弯时前后轮独立偏转,转差的问题就自然消除。

其实中国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这种结构的车子,多用作大型货运车。不过由于两轮车对起伏不平的道路适应性好,加上造价低廉,两轮车始终是东方人的首选,以至四轮车的转向结构也逐渐失传了。

朱琳渼此次出于迁都的需要,便抽空在军器局带工匠们试制了四轮马车。在运送重型货物及节省马匹体力方面,四轮马车都有不小的优势,若能趁此机会开始大量生产,以后在军事后勤方面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而且朱琳渼的四轮马车还有远超西方的“黑科技”,那便是减震簧和橡胶车轮。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马车都是木头车轮,直接用车轴安装在车厢上,加上没有柏油马路,行驶起来那个颠簸简直能把人震散了架。

相比较起来,装有钢片减震簧以及橡胶轮胎的车子能过滤掉九成的颠簸,虽然仅是实心的软橡胶轮胎,但乘坐舒适性绝对“秒杀”这个时代任何一辆马车。

加上四轮结构在水平方向本来就比较平稳,车体也更为宽敞,可以说,他令工匠们正在打造的这种马车就是明代的“劳斯莱斯”!

当然,四轮马车也有自己的劣势,那便是通过性不如两轮马车。不过这车子的主要是面向大城镇的“豪华车”市场,在繁华城市中使用倒也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此外,依照朱琳渼的大明基建规划,往后会将驿道按照“高速公路”标准改建,那么四轮马车可以一展拳脚的范围就更大了。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朱琳渼自小便听在耳中,便捷的交通是经济发展的支点,他对这方面绝对是不吝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