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渼却是摇头,“硝化棉威力是大,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便是不稳定,稍用力碰撞即会爆炸,温度高一点儿又会自燃。
“我之所以让姚启圣他们在南京附近制造,就是为了能造好立刻就近使用,以免长途运输过程中发生意外。”
他又问宋应星道:“宋先生,眼下那几条战船建造得如何?水师已是望眼欲穿了。”
“回殿下,永北里和南安三天前已各有一条大船下海。”宋应星揖道,“学生乘船北上之时,两条船已经挂了帆,配备的火炮也已运至岸边。”
朱琳渼之前已和船匠了解过帆船建造流程,通常来说挂帆和安装火炮已是最后步骤,除此之外还有甲板、舱室之类的刷漆工作。不过如果急用的话,不上漆倒也无妨,只是会少许降低战船寿命。
“如此说来,近日这两条船便能北上了?”
“诚如殿下所言。”
“对了,是两条多大的船?”
“回殿下,一条是永北里船厂所造五百吨战船,与水师邵武号无二。另一条是南安船厂的三百吨战船,型同抚州、广信等船。”
说实话,虽是多了两条主力战船,但朱琳渼却略有些失望。他一直盼着永北里那条八百多吨的三级战列舰入役,那可是能雄霸整个东亚的王牌。
不过现下即便这巨舰还未建成,但仅是加上马上入列的这两艘战船,大明水师已经拥有两艘五百吨以及四艘三百二十多吨的盖伦战船。加上原有的十一条小型盖伦船,如果战术合适,对付正赶来南京的那三百多条清军战船应是有一定把握的。
要知道,“三百条战船”听起来吓人,但其中有二百以上乃是艍船、哨船之类的小船。据郑成功所描述的郑芝龙舰队的情况看,这三百战船中,三百吨以上的大熕船、赶缯船之类最多也就三十多条。
“橡胶厂开工了?”朱琳渼甚是意外,没想到姚启圣这几个年轻人效率竟如此之高,“每日有多少产量?”
姚启圣忙摆手道:“硫化橡胶工艺要求精细,如今仅有学生及同窗十多人能够掌握,至于旁的工匠,光是教他们以钟计时便花费了两天工夫。
“是以现下虽盘了房舍、场地以及诸多混合、加热、计测之类的器具,然大半都在闲置着。每日至多能产出五六百斤硫化橡胶成品,倒是已能制些车轮、鞋底等物了。”
原来还只是停留在实验室生产阶段。朱琳渼知道,橡胶这东西密度很大,五六百斤听起来似乎不少,其实用来制造三四十个车轮就没了,而且还得搭上十几名优秀的格致学人才盯着。
他心中默道,化工生产这方面大明原先根本没有工匠接触过,也难怪出现如此局面。看来想要大规模上量出产橡胶,一是要保证稳定的天然橡胶供应,二就是得尽快培养出大批合格的产业工人才行。
他遂对姚启圣道:“眼下倒不急着出橡胶成品,火炮密封圈也用不了太多。先让大家着重训练工匠,仅凭你们几个人便是累死也不敷调用。
“对了,给制橡胶工匠们加三成工钱。告诉他们,一月之内学会硫化橡胶生产的,再加五成工钱,每迟学会五天则少加一成。”
“学生谨记。”姚启圣躬身以应,又问道,“殿下方才说要召学生前来,不知有何吩咐?”
“这可是件大事,且有不小的风险。”朱琳渼指向大帐西面的南京城,严肃道,“多尔衮已派了吴三桂率关宁军南下,又调大批战船相助。凡事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加之我军本就人少,很难保证不被贼兵溜入南京增援。
“故而最稳妥的办法便是尽快拿下南京城!
“然而太祖将南京城建得太过坚固。昨日我令邓山以七百斤火药炸城,却仅炸出了一个小缺口而已。”
姚启圣闻言也是吃了一惊,“七百斤火药都不够?!”
“对,南京城下乃是千斤青石板筑基,所以无法将火药直接埋到城墙正下方。而仅在墙侧安放火药,大部分的爆炸威力都朝外发散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