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骠骑兵随即敬礼道:“报!有虏贼数人出城求见辅政王殿下,说要议和。”
“议和?!”帐中立刻炸开了锅。
“洪承畴被打怕了,哈哈!”
“哼,这建虏也有求和的一天!”
朱琳渼略做思索,预料其中九成有诈,但仍是吩咐道:“将他们带来我大帐。”
“是!”
过了好一会儿,梁化凤才带了几名随从,持洪承畴的印信、和表像模像样地进了帐。
他们先向朱琳渼大礼跪拜,又“寒暄”了几句,便直入正题,“殿下,洪都堂深知大军之骁勇,江宁……不,南京城中弱兵必不能敌。于是便思大开城门,迎殿下以入。”
梁化凤说着又做无奈状,苦着脸道:“奈何我朝有例,凡守城者若能守得三十日,则失城之后罪不及妻孥。今城中诸将之家眷皆在北京,若即刻献城其必不得活。乞愿殿下宽限时日,至一月期满,未等已算尽忠,自当开城迎降。”
朱琳渼闻言差点儿笑出声来。他以前看史料上说,当年郑成功北伐兵围南京,清军便想出个“一月期满献城”的缓兵之计拖延,原本以为只是杜撰,没想到他们还真的来这一手!
不过历史上这个被称为“史上最蠢缓兵之计”的计策,竟然真骗住了郑成功——只能说他实在太过君子,不忍虏官家眷被连累,又希望大军兵不血刃攻破南京,好保存实力,就真的等了一个月。结果建虏从各地调来十多万大军增援南京,并最终用一场偷袭击溃了郑大木。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眼下自己本不愿强攻南京城,正是需要一段缓冲时间做准备,这倒是正中下怀。
朱琳渼也装模作样道:“洪承畴可说话算数?”
“这是都堂大人亲手所书誓辞!”
朱琳渼忍住笑,接过来看了一遍,便点头道:“既然发了毒誓,那我也不便为难你们,就这么说定了……”
“大人,不可!”张家玉第一个反对,“辞卑者,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此必是计!”
“对,不能轻信啊!”
“洪老贼诡计多端……”
朱琳渼挥手示意大家安静,“洪承畴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如此赌咒发誓,我自当信他。”
他又对梁化凤道:“不过,我原打算这两日便攻下南京的,此番却要在这儿耽搁一个月。为表诚意,大军这一个月的粮草、军饷须由你们承担。”
梁化凤大喜,如果能延缓一个月,则援军必到,相比起来钱粮算得了什么?他忙不迭地点头,“应该,应该的!”
“好,那你回去告诉洪承畴,运一万石粮米,九万两军饷置于城外。我便等你一月后开城献降。”
梁化凤心说,还真够黑的,却仍是咬牙应承了下来。
待他走出军营,大帐中立刻一片劝谏之声,皆言不可轻信虏贼。朱琳渼却只简单说了一句话,“山人自有妙计。”
至一应军伍之事安排已毕,众将各自离去,朱琳渼立刻吩咐石霖:“派快马赶去绍兴,把姚启圣等人接来。还有他那些实验器具也要带上,动作一定要快!”
“是!”
说来也巧,石霖刚出帐没走几步,便马上折返回来,“大人,姚启圣来了,还有宋侍郎等人。”
朱琳渼大喜,“快让他们进来。”
几人入帐见过了礼,宋应星先揖道:“殿下,您上次吩咐学生督管战船建造之事,学生此番便是来向您复命的。”
朱琳渼点头道:“战船之事我们随后细说,宋先生先稍候。”又转向姚启圣等人,“我正要找你,你却自己来了。”
姚启圣忙拱手道:“学生等人依殿下所命在宁波设立橡胶厂,今已初有所成,不过其中工艺细节还需宰相殿下讨教。另,学生思虑前线的火炮密封圈消耗必然不小,又制得八千只送来。”
感谢:晨枫灰灰给我的慷慨打赏!十分感谢您长久以来的大力支持,在下感激涕零,合十拜谢!
在下新人一枚,因为写作之路艰辛,希望可以得到各位书友的厚爱与支持。请大家不吝手中的月票、推荐票、收藏、点赞、书评、章评及五星好评,在下不胜感激。
因在下想跟大家更好交流,故创建了《大明之崛起1646》的书友群,群号683142639。欢迎各位书友的加入。在下还会不定时在群里发放红包,希望大家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