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战忽工程

大明之崛起1646 天海山 2212 字 9个月前

如此碉楼,用一百四五十个人,不到一天工夫便能建成。此时幕府山上已有整九座这样的碉楼矗立了。

至于城外那六丈高的土垒,以及燕子矶上的炮台之类也莫不如此——远看一枝花,近看豆腐渣。

只是为了不被城中建虏从修筑过程中看出破绽,工兵营只能白天装装样子,从黄昏开始正式施工,在建成之前还要在正面放上大堆“建筑材料”阻挡视线。

不过这到了洪承畴眼中,便成了南人昼夜赶筑攻城器具,心中愈发笃定明军不日即将猛攻江宁。

这些东西皆是那日朱琳渼忽然回忆起来,后世用来诱骗敌军轰炸机和导弹的充气坦克、纸壳战斗机之类的假目标,这才心生灵感,让人也在南京四周搞了这些“战忽工程”。

其实这在后世还是军队的一门重要学科——伪装学。大明北伐南京之战,也算是伪装学在十七世纪的首次应用了。

“成了,就这样。天黑之后再涂些泥浆……”

朱琳渼正吩咐陈逸处理幕府山上最后一座“碉楼”,就见步兵营总马德快步而来,敬礼禀道:“大人,有一名女子说有要事,必须见您才肯详谈。”

“胡闹。”石霖一旁皱眉道,“这种事最多送参谋司便是,怎能随便惊动……”

“石将军有所不知,这女子倒不是寻常人等。”马德忙道,“她叫卞赛。”

卞赛?石霖和陈逸都是一愣。朱琳渼看到二人的表情,不禁好奇道:“她是何人?很有来头吗?”

“大人不知道吗?”石霖略有些尴尬道,“卞赛,卞云装。”他见朱琳渼仍是摇头,只得凑近了些悄声道,“她是有名的金陵八艳之一,秦淮名妓。”

“你倒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黄鼎等杨承祖驰到近前,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摊手道,“月初时我人马还在桐庐一带追剿明军,之后都堂大人说要取平湖,我便疾行四百多里跑去攻城。

“结果城砖都没打下来几块,又要我去嘉定堵截南军退路。我也是不说二话,营盘都没收拾,当天就率军北上。

“这才刚走到松江,又急调我回防南京。我大军这近一个月工夫,几乎天天急行军,走了近千里,腿都跑细了。

“你这优哉游哉地才从湖州那边而来,自然要比我速度快些。”

“看你说的,我不也被从富阳调去常州,到了湖州才又领命折向江宁吗?沿途总有五百多里了。”杨承祖苦笑道,“不过要起说来最惨的还是张天禄部。他从杭州出发,日行四十多里,好容易赶到了无锡,正盼着能取些战功,却连南人的影儿都没见一个。这不也得马不停蹄地赶去江宁吗,算来他可跑了千二百多里了。”

为显示与大明的不同,清廷去年已将南京改名为江宁,只是就连南方的虏军军官自己都时常忘记,仍称南京。

“这南军还真是邪门,”黄鼎皱眉摇头,“平湖城中有大炮近四十门,兵马怎么也得有万余。这一不留神的工夫,他又有三四万人出现在南……江宁附近。不是说南明主力不过三万,这些人都哪儿搞来的?”

他向杨承祖旁边凑了凑,压低声音道:“我说,都堂大人不会是中了朱琳渼的计吧?”

“绝无可能,”后者一甩手,斜睨他道,“你没听说吗?明军在幕府山上光是六丈多高的碉楼就造了十几座!燕子矶、雨花台等处也是急筑起炮台、碉楼之类。

“此外,江宁东北侧的几个城门外都垒起比城墙还高的土墙,四周以箭楼拱卫。后面则是绵延数里的营寨。

“眼下明军每日以重炮轰城不绝,城门外的那些土垒上还架了上百门大炮,应是在等待时机齐轰江宁。南人这是打定了主意要在江宁城下拼个鱼死网破!”

黄鼎闻言便是一惊,“难道这数万明军偷袭江宁属实?还大修土垒、碉楼,兼运去上百门大炮?!”他随即想起了什么,急道,“前番卢世扬带了江宁守军去江阴阻敌,城中此时仅剩不到一万守军,难怪都堂大人急调诸路人马北上增援,原来江宁形势已危如累卵……”

“这倒也未必。”杨承祖摇头道,“南人虽是寻了江宁空虚之际前往偷袭,然江宁城墙固若金汤,城中守军虽不多,不过旦夕之间也绝难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