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兵临南京

大明之崛起1646 天海山 2267 字 9个月前

也就是说,能够借鉴的“成功范例”至此便全部用尽了,想要改变郑成功北伐失败的命运,就全要靠自己一力应对了。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就觉得肩头如有万钧的重压。他深知,这一仗的意义非比寻常,大明的国运皆系此一役!

他用力握紧了拳头,像是在自语,更像是在起誓,“此战,只能胜,不能败!”

“禀大人,前队回报,已至南京城外十五里处,正在扎营。”

一名骠骑兵的声音打断了朱琳渼的思绪,旁侧的张家玉拱手道:“大人,昨日据镇江俘获的虏兵供述,先后有勒克德浑和卢世扬等人带了近三万兵马路过镇江,往江阴方向急去。

“依属下猜测,洪承畴此时多还不知我军主力已攻至南京附近。而卢世扬所部当是南京守军,其城中应仅有万余人。”

“你是说……”

“大人,当趁洪承畴不备,兼城中兵少,集我军全力一举攻破南京,以成万世伟业!”

朱琳渼却皱眉微微摇头,这南京城乃是大明,甚至整个东亚最为坚固的城池。他记得以前去南京旅游的时候曾看过南京城的建造简介,南京城墙是朱元璋发动了近三十万壮劳力,历时二十七年修建完成的。

整个城池的地基一律深挖二十多米,用巨大的石板奠基。筑城所用的皆是巨型条石,重达千斤,甚至最普通的墙砖都有二十多斤重,墙体厚达八丈,高度也有六到八丈!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为攻打南京城,调集了一百零五毫米火炮连续轰击了两天,才好不容易炸开一个缺口。要知道,那可是二十世纪制造的高爆弹!

如此坚固的城防想用滑膛炮轰开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镇江虽是南京门户,但建虏自上到下皆以为明军还在江阴附近。甚至卢世扬前几日率军赶赴江阴途径镇江时,还“顺手”带走了这里近千守军,故而此时城中仅有千余兵马。

镇江守将郭祥良衣服扣子都没来得及扣,便慌忙登上城头查看情况,就见北侧江面上火光跳跃,不时有炮弹破空之声由远及近,最后变为击中城墙的闷响。

“明军怎会跑到这儿来了?!”他正说着,竟有一块被炮弹崩出的碎石砸在他腿肚子上,好在他离北面城墙尚远,只被掀去了一块皮肉,倒未伤及筋骨。

“大人,您没事儿吧?”他手下部将见他一个趔趄,忙探手扶住,又急道,“属下听闻明军在钱塘附近便是以舟运兵登岸,并船上大炮攻袭,有多地被此战法袭破。”

“对,对!”郭祥良捂着伤口连连点头,高声喝令道,“那就别站着了!快,召集人手在城北汇集。南人炮声一停便会涌上来攻城,要早做准备!”

“是,属下这便去!”

不多时,除了看守几个城门的虏兵之外,镇江城中剩余的七百士卒全都聚在了城北面的瓮城附近。城头上则留了数十人紧盯着临江的滩头,就等明军上岸后立刻示警。

与此同时,余新亲率龙卫军主力已在夜色中摸到了镇江南面。

他听着江面上不断传来的巨响,不时看一眼怀表。过了好一阵,他扫了眼城头那几个孤零零的火把,起身对传令官道:“差不多了,传令,按甲字预案攻城!”

“是!”

几名传令官迅速将命令传至全军。很快,镇江城南面燃起了大片火把,四千龙卫军步兵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城下,也不结阵,立刻随指挥官的指令朝城头展开压制性排射。

实际上因为长时间的队列训练,纵然是散兵队形冲锋,这些士兵们仍是隐约排出了不太整齐的步兵线列。而城头上仅有不到百十名虏兵,就听到城下火铳轰鸣,四周又有铅弹射中墙砖的噗噗声不绝于耳,吓得连看都不敢看一眼。

而另有千余明军士兵冲到城根下,借着队友的火力掩护,天梯架起,勾爪丢上城头。随即另有千余人快步上前,在城根旁的士兵肩上一踏,纵身攀上梯子或抓住绳索,三两下便爬上了城头。

等城下的铳声停歇,守城虏兵抬头再看时,已有数支火铳正直指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