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工业化的蓝图

大明之崛起1646 天海山 2209 字 9个月前

“以格致之学推进器物精良,以专利司保证这些一意创新的人衣食无忧,则工业化必能快速推进。”

木芷晴虽然并未能听懂朱琳渼所说的全部,但她明白,辅政王殿下胸中有一番宏图大志,决意变法图强,创大明万世不朽之伟业!

她只觉得一阵激动,庆幸自己竟能参与到这场大业之中,只是不知自己有何能为殿下出力之处。

她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对殿下的“变法”大业略做梳理,很快就意识到,这工业化的根基其实还在于能产出足够的粮食。

而增加粮食产量方面,除了推广高产的土豆、番薯,最重要的便是“皇庄承包制”。

她细思之下,却发现这皇庄承包要顺利推行下去并不简单,于是望向朱琳渼道:“殿下,欲行变革,首要收拢土地归于皇庄。但这土地乃是天下利益之本,若皇庄遍收土地,又引大量百姓去耕种,则势必会触碰士绅豪强之利,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予以掣肘。”

朱琳渼点头,“我也是考虑到此节,故而以天子名义行事,以图减少阻力。”

木芷晴颔首道:“天子之名确实能镇住一些人,但宵小也有诸多背后阴招,却防不胜防。”

朱琳渼知她所言不虚,当年建虏是靠大量杀戮吓住了江南士绅,这才得以打破明末的土地兼并,使清初的经济恢复了一些活力。但自己却不能对士绅阶层动刀子。

他微笑望向木芷晴道:“你既这么说,定是有了什么好办法!”

“芷晴倒也没什么成策,只是想到曾在典籍中看到过,自古治国之道便是制衡之术。殿下要行百年之大变革,势必会受到旧有势力阻挠,而殿下则要聚以新势力相制衡,您居中借力施展,如此方可以四两拨千斤。”

木芷晴却又抬头道:“殿下,但若仅征这么点儿粮,朝廷税赋岂不是要减去不少,官仓屯粮也会不足。”

朱琳渼摆手笑道:“你放心,良田都在皇庄管辖之下,却不会像那些乡绅般挖空心思逃税,又没有士绅免于纳粮的缺口,这赋税和官粮只会多不会少。”

他掰着指头道:“万历年间,大明造册登记的土地便有近千万倾,若每亩地都能按十到十五斤缴纳,随便算算也足够全国耗用。但到了崇祯中后期,哪年粮食够吃过?这其中虽有天灾的原因,但偷税漏征更是主因。

“这还没算大量被隐瞒的田产,我估计真把大明上下田亩丈量清楚,一千五百万倾都不止。”

他说得兴起,接道:“只要理清了田亩,粮米如实征收,大明的粮食是绝对够吃的。在此之上进而推广土豆番薯,辅以兴修水利,一户人家耕种所产的粮食即能养活两三户人。届时便能空出大量劳力,也就是有了推行工业化的基础。”

“工业化?”木芷晴歪着头问道,“这又是什么?”

朱琳渼思索了一下,却发现要讲清楚还真不容易,于是他只得举例道:“以往全天下只要能管饱肚子,那就是完成了所有任务。大明上下皆以种田为要。

“但国家要想强盛,仅靠耕种怎么能够?粮食,只要足够吃用即可,否则粮食堆得再多,也远抵不过旁人家中一件精致家具或一辆马车。

“你想啊,若一国的百姓家中仅有粮米,而另一国在粮食之外每人都有一辆马车,这两个国家谁更富强?”

木芷晴点头道:“这自然是后者。”

“这便是了。”朱琳渼继续道,“不止是马车,还有舒适的衣服、明亮的灯、耐用的农具等等,若是普通黎民都拥有这些东西,大明自是强盛至极!但,如何令每个人都拥有这些东西呢?”

木芷晴摇了摇头,“我想,寻常人家便是攒一辈子也买不下这么多东西吧。”

“说难也不难,”朱琳渼爽朗笑道,“若是整个大明仅用一半人口种田便能满足天下吃用,而另一半人去做矿工、裁缝、工匠之类,很容易便能造出足够每家每户使用的器具。东西多了,价钱自然也就不会那么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