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你……”
他又听那崔将军高声道:“将金尚宪等人押回大营,等我凯旋之后,与斩获的明军首级一同送去汉城。”
四周立刻响起一片“遵命”的应和。
旋即,他又感到有人推动粮车,咯吱吱地向前走了一里多地停了下来,南面已能听到海浪之声。
……
郑成功令水师战船锚于港口深水区,自己则亲带了数百人乘小艇登岸搬粮。
“大人,在那儿!”刘国轩笑着指向港口深处的一片粮车,又向立于车前的“金大人”等人招了招手。
郑成功却望着粮车疑道:“为何停得如此之远?”
刘国轩满不在乎道:“也就不到一里地,大概是这码头年久失修,木板经不住车子的分量吧。”
他哪里知道,这是崔南正怕距离海边太近,明军会逃回船上,故而特意将粮车置于远处,引明军前来。
郑成功皱了皱眉,又道:“他们怎也没人过来引路?”说着探手要来望远镜,向那群人仔细观瞧,却发现守在粮车周围的人神色紧张,一个个紧握刀矛,却无人去拿扁担箩筐。
他不动声色地对刘国轩道:“让大家小心戒备,我去看看。”
“是。”
刘国轩随即对士兵们比了几个手势,众人立刻快步通过埠头,在开阔处展开成整齐的队列。
郑成功带了十多名侍卫向“金大人”那边而去,不料刚走出四五十步,就见一辆粮车下面呲溜钻出个人来,边跑边厉声高喊:“柏寿,咯起要!”
“救我?”金尚宪疑道,“我有何要救的?”
“金老弟,不可再与明人来往了。”李兴立严肃道,“你还不明白如今形势吗?建州兵锋之锐无可阻挡,大明气数已尽……
“你眼下再去资助明军,就是惹祸上身,这事儿若被满人知道了,恐你全族不保啊!”
“糊涂!”金尚宪皱眉冷道,“天朝大军即来,定能尽灭胡虏!若人人都如你这般瞻前顾后,朝鲜便永远是虏贼砧上鱼肉!”
李兴立摇头叹了口气,“金老弟,我知你驱虏心切,但听我一言吧,明军是靠不住的。
“早年大明与后金决战萨尔浒,那时我只是一名小百户,随军助明同伐虏贼。
“从那时起我便已知晓,助朝抗倭的那支天军已不复存在了。我曾在萨尔浒与明军共处月余,他们武备废弛,军纪混乱,将官无能,士卒怯懦,一万人的战力还不如我三千朝鲜士卒。”
金尚宪立刻道:“萨尔浒一战明军兵力分散,才被虏贼钻了空子,只要……”
“就算明军尚可一战又能如何?”李兴立打断他道,“胡虏现已攻至长江,大明自顾不暇。你想想,自壬辰倭乱之后,明廷何时出兵帮过我们?
“倒是因为我们力保皮岛的毛文龙部,最终引得胡虏丁卯来犯。丙子年,因王上不欲背明贡虏,又招致满人兴兵……”
他一指海面,“你此时又与明人来往,若被胡虏得知,或许便又是数万大军来攻!届时就不是你一家之祸了,整个朝鲜都会遭殃!”
金尚宪摇头怒道:“异想天开!你以为没有毛将军之事,没有王上暗结大明,胡虏便不来侵我?你怕是忘了,当初满人弱小时,朝鲜西北驻军哪一年不去建州、海西等地抢钱粮、奴仆?
“你醒醒吧!满人恨我们久矣!只要其强大起来,不论是否有大明,他们都不会放过朝鲜的!”
“不!无论如何,眼下都是虏强明弱,此时招惹满人必会粉身碎骨……”
“我说,两位大人聊够了没?”随着阴鸷的声音,一名长了副三角眼的军官拨马来到近前。
“崔南正?!”金尚宪一见他便两眼冒火,丙子年时,若无此人为建虏带路,汉城也不至于那么快陷落。而朝鲜投降之后,此人又以“议和有功”连升了数级,成为兵马节制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