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恨我轻信了你大哥……轻信了郑森这个逆子离间,未能及时出兵增援博洛贝勒,这才招致朝廷猜忌。
“如今那逆子竟又做了南人的水师提督,朝廷没取我项上人头已是法外开恩,此番还遣我率战船出征钱塘,仅是派几个人一旁盯着,你还欲如何?”
他说着直了直身子,重又换上了自负的表情,“不过这些都没什么,眼下我只差一份投名状罢了。待此番除掉这个逆子,朝廷感我大义灭亲之举,必会重新重用。”
“哼,说来郑森这厮倒是帮了个大忙。”郑渡冷哼道,“若非他在钱塘击败噶哈这个不懂水战的棒槌,父亲也难有再次领兵的机会……”
他话刚说到一半,就听有人在敲舱门,郑芝龙立刻皱眉低声喝问:“谁?!”
“军门,天色已晚,属下来询问值夜口令。”
是部将杨耿的声音,郑芝龙松了口气,随意道:“清理门户。”
待杨耿离去,他听着舱外海浪声摇头道:“有日子没出船,筋骨都变硬了……”
郑渡一旁接道:“要我说,对付郑森那几十条船何须父亲出马,给儿子二百战船,数日便能剿灭了他!”
“你?”郑芝龙却微微摇头,“郑森自幼随我出海,熟谙水战,你恐不是他对手。
“此外,你可知为何他仅靠五十来条船便能打赢噶哈二百多战船?”
郑渡不屑道:“那噶哈就是个旱鸭子,怕是福建的渔夫都能胜他。”
“唉,可见你根本未曾细看邸报。”郑芝龙叹口气,为他讲解道,“那噶哈虽不识水战,但他将苏利招揽了去,此人随我多年,绝不是弱手。
“杭州邸报上写得明白,‘贼军战船炮火极盛,一船之炮可抵我五船以上’。钱塘一战,我军败就败在了大炮远弱于明军!”
直到黄鼎所部追至距离桐庐北岸十多里处,却又见东面有快马驰来,马上之人离得老远便放声哀嚎,“黄将军,直坞里被敌军攻破,死伤百余人!”
黄鼎立刻愣在当场——直坞里就在大盘山以北六七里处,明军怎又转回去了?!
这些明军端的邪门,按说他们带了三十多门大炮,怎可能跑得比骑兵还快?此时又神不知鬼不觉得“穿过”自己两万大军绕去了东面,自己却丝毫未觉!
他无奈吩咐道:“令苟芳部返回直坞里附近增援,我大军仍向钱塘上游进发。”
……
“将军,您说咱们这整天船上船下地折腾什么呢?”破虏营的一名千总正指挥手下将大炮吊至船上,见孙奇前来视察,忙敬了个礼,又继续道,“从新城到凤川二百多里,将士们都晕船晕得不行,算算其实才杀了五六百贼兵……咱为啥不直接攻新城呢?”
“你懂什么?”孙奇笑道,“辅政王殿下说了,这叫做放风筝战法。”实则这是他临从萧山出发时朱琳渼才安排下来的策略,他也算现学现卖。
“放风筝?”那千总奇道,“您能跟属下说说吗?”
“风筝你放过吧?”
“放过。”
“如今建虏就如那飘忽的风筝,而我们便是地上放风筝的人。”孙奇比了个拉绳子的动作,“咱们不论走到哪儿,他都得老老实实跟在咱们身后。”
“这……属下却听却糊涂了,这算什么战法?”
“殿下授此战法有三个要诀。”孙奇有意栽培这名手下,倒显得极为耐心,“第一,这风筝不能脱线,就是说必须让建奴紧跟我们身后。你道我们每至一处,为何不惜火药炮弹,不求击毙贼军,却要尽量将声势闹大?”
“是让虏贼以为我患?”那军官也是颇有悟性。
“对喽。这么多大炮在钱塘北岸闹腾,建奴想不理也不行。”孙奇又伸出两根指头,“这第二,你要比风筝速度快,若要被风筝追上了,那便成了正面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