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两路并举

大明之崛起1646 天海山 2233 字 9个月前

张家玉见状拱手道:“大人,属下举荐一人,当可领西路军。”

“哦?是谁?”

“乃是原兵部职方司主事,现任赣州驻军千总,陈邦彦。此人与军中事务……”

“陈邦彦?”朱琳渼乐了,陈邦彦他还是很熟悉的。此人位列岭南三忠,曾在广东沦陷之后组织义军抗清,一度收复顺德,兵围广州城。迫使建虏两广总督佟养甲将正在猛攻桂林的李成栋调回广东救急。当时永历还在桂林城中,若非陈邦彦在广东打得有声有色,永历朝恐怕便会就此而终了。

这岭南三忠现已有了两位,朱琳渼想到此处,随口道:“不知陈子壮现在何处?”这陈子壮便是岭南三忠的最后一忠,曾和陈邦彦一同围攻广州,擅长指挥水师。

张家玉有些吃惊道:“陈集生?他现在广东海关司领巡私局指挥职,属下与他乃是旧识。”

朱琳渼更是吃惊,“元子还识得陈子壮?如此甚好,正可令陈邦彦与陈子壮两人同率西路军进徽州。”

他说完不禁有些唏嘘,历史上岭南三忠在隆武二年先后兵败,他们被俘后皆是痛斥建虏,慷慨赴死。眼下历史已经开始扭转,三位忠良再不用含恨而终。想到此处,他顿觉自己先前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张家玉忙道:“属下随后便行文赣州、广州,调他二人至万都堂处领兵。”

待朱琳渼说完了总体战略规划,参谋司里便开始讨论起作战细节来。

先是余新提出了破虏营的武器装备问题,如今能拨发破虏营的二型猎兵铳共四千支,库存与新制燧发铳共八千五百支,暂时还有近两千士卒仍要使用原先的鸟铳。

朱琳渼所说的这条进兵路线与历史上永历十三年郑成功北伐南京时基本一致。

不过那时郑成功是令士卒登上战船行军,沿途偶尔上岸夺城,而朱琳渼却以陆军为主,水师仅负责补给。

应该说郑成功所选的路线是非常科学的,基本避开了所有防守坚固的重镇,一路北上毫无阻碍。

二十世纪的上海的确是国际化大都市,但明末时分那里还仅是个小镇,不说驻军,连个像样的城防都没有。而嘉定遭到反复屠城之后,城中十室九空,更是没有什么防御能力。

只有作为南京东侧门户的江阴城坚兵足。但郑成功当时选择绕过江阴不攻,跳至北岸夺下了防守空虚的瓜洲,又以瓜洲为跳板攻取了对岸的镇江,兵锋直逼南京。

到了此时,南京以南的松江、苏州、常州等地的清军只得老老实实回防南京。若当时郑成功一举夺下了南京,回头很轻易便能将这些地方收入囊中。

不过郑成功也犯了个致命的错误,那便是太过依赖舟船。直到进入长江之后,他仍要坚持部队乘船行军,但长江乃是自西向东流的。

他的水师想要从长江出海口驶到南京,一路皆是逆流,只能依靠纤夫拖拽战船前进,速度极慢。以至于南直附近的清军已靠双脚走回了南京,他才堪堪赶到瓜洲,而此时建虏已完成了南京的防御部署。

不过这一系列的问题朱琳渼自然非常清楚,故而他要用郑成功做得对的方面,同时避免令大军逆流而行的问题。

他继续道:“东路军沿途这几处城镇当无太多贼军驻守,以一个营的骠骑兵足可夺取。我军主力紧随其后,只需一路快速行军,在洪承畴还未反应过来之前兵临南京城下!”

坐在众军官最前面的张家玉看了眼地图,忧虑道:“大人,沿海岸北上南京,却必要经过江阴。此处城垒甚坚,去年典史阎应元仅率数千士卒及城中百姓,便将数万虏贼堵在城外八十一天。

“若我军被江阴所阻,恐难有奇袭南京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