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朱琳渼都是在大明控制的地方作战,后勤基本不算什么问题,但他知道,等明军过江北伐的时候,战场却在敌占区,后勤压力将会变得非常大。
综合各方面考量,木轨交通都应尽快启动为宜。此次有治理土司这个契机,便正好可以在云南先搞试点。
木轨道建设花费极高,朱琳渼大致算过,通常铺设一里需要投入近七百两白银。不过云南这地方有大量土民做廉价劳动力,木材更是要多少有多少,是以造价能降低四成左右,非常适合进行木轨道试点。
不过即使如此,朱琳渼手里的银子也不够在云南建起密集的轨道网。他规划初期只铺设滇北、滇西到昆明,再由昆明经田州出云南。
物资运至广西之后,可以改用河运加陆运送往澳门,而后走海路发往全国各地。即便如此,这条木轨交通线建成通车,大概也要投入近百万两之多。
他看了那名提出疑议的土司一眼,朗声道:“运输的问题你们不必担心,朝廷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云南修建木轨线路,几十万斤的货物不成问题。
“至于由户部高价购入诸位的物产,这乃是朝廷恩抚云南地方的国策,断不会朝令夕改。等日子久了大家自然便知。”
按照朱琳渼的海上贸易富国的规划,以后将会大量制造战船、商船和大炮,云南这点儿物资恐怕仅够四五家船厂耗用的,自是产出多少要多少。
至于输粮入滇就更不是问题了,江西的土豆、番薯已铺开种植,福京、广东也有不少人尝试,很快广西、云南也要开始推广。可以预见,今年秋粮的收成将至少比往常高出三四成。
富余出来的粮食养活这些土司绝对不成问题,更何况他们自己暂时也还产粮,等他们自己的地不再种粮,大明已遍地栽种土豆、番薯,粮食早就不成问题了。
众土司自然不明白木轨是什么,但朝廷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他们却听得懂,总之便是辅政王殿下亲口保证会将他们出产的东西运走便是,于是皆安下心来,开始憧憬起往后“富裕的新生活”。
待朱琳渼的云南政策实施下来,土司们不仅会严重依赖朝廷的粮食,同时他们出产的物品均被户部一家收购。一旦他们再有不轨之举,户部只用稍微调整收购价就能令他们痛不欲生,至于减少粮食供应,那就更是要了他们的命。
就在众土司兴奋议论大好“钱”程之时,却也有怀疑的声音存在,一名瘦高的土司拱手道:“殿下,下官并非质疑朝廷,但依殿下方才所说,每月户部要收取木、铁、煤之类至少几十万斤,这么多东西且如何运走?户部不会对付我等个把月就不了了之吧?”
其实这些土司有不少颇具商业头脑的,亦知家中那些“不值钱”的物产若运去两广,不,只需运到昆明就能换不少银子。
但以大明时下的交通运力,将这些东西运到昆明的人、马耗费就远超过物品本身价值了。是以他们只能世代看着东西烂在山里。
瘦高土司言罢,四周立刻便有不少人出声附和,“王巡检所虑不差。”
“是了,运这么多东西怕得数万精壮才行。”
“朝廷还要运粮食入滇,所费车马更巨……”
朱琳渼闻言微微一笑,他对运输之事早已成竹在胸,否则他也不会提出这套“引导土司产业结构”的策略来。
他的解决方案便是木质轨道交通。
其实早在十七世纪,欧洲矿主为了增加运力便已开始尝试修建木轨,但由于技术不够成熟,一直到十八世纪末,这种交通方式才从英国开始,在欧洲各地大面积铺开。
最早的木轨车虽仍是用马或驴拖拽,但其运货量却比普通路面上行驶的马车要高出十多倍!速度也要快一倍左右。
而随着木轨技术的发展,加上蒸汽机的出现,最终又催生出了最早的蒸汽火车。
木轨交通技术在欧洲一直改进了百余年才告成熟,但对朱琳渼来说,这些技术改进不过是一些小技巧,只是数百年前的人们没想到而已。后世的火车铁轨可比这复杂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