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当他们想起特级大师要求的“独立绘制全套标准工业图纸”、“精通镗、钻、磨、锻机内部结构”、“能指挥工匠完成滑轨船台、龙门吊的搭建”等等,将全村人滤了一遍,发现还真没一个合格的。
不过那高级工匠标准,他们倒是自认村中有不下十人能够达到。即使这些人加起来,每年也有超过七八两的收入,看来往后村里再不用过苦日子了,甚至还有族老开始考虑是不是可以翻新一下宗族祠堂之类。
朱琳渼在主位干咳了一声,他们这才反应过来,忙恭敬表示定尽会尽快将工匠分级,绝不徇私。
朱琳渼点头表示赞许,又继续道:“此外,船厂往后还会实行绩效工钱制。”
“绩效?”工匠们顿时一头雾水。
朱琳渼简单解释了绩效的意思,最后道:“总得来说,便是干得多拿得多。
“刚才大家看到的只是每天干五个时辰所得工钱,下工之后仍继续干活,便有多的工钱拿。此外,提前完成工部所派任务,还另有奖励。”
屋里的工匠们闻言均是不住点头,看来只要手脚勤快,以后的日子肯定越过越好。不过他们也听明白了辅政王殿下另一层意思——若偷懒耍滑,那工钱便也会减少。
农业社会的手工业效率低下,虽然主要原因是生产工艺落后,但管理制度的缺失也是重要因素。
朱琳渼估计,就仅是工匠分级和绩效工钱两项制度落实下来,别的什么都不动,便能提高至少三成的效率。
要知道,管理在后世可是一门专业学科,可见工业社会对其重视程度。
朱琳渼虽然仅了解些皮毛,但即便是他工作的研究所里那一套简单的管理方案,放在十七世纪也能产生奇迹般的效果。
待工匠们情绪平静下来,朱琳渼又道:“此外,为能尽快多培养出工匠,我还准备在永北里建一所船务学堂,专教造船技艺。还望各村能选出些优秀人才前去任教。”
他这话一出,屋中众人却都低头不语了。
这个时代缺乏知识产权保护,谁把手艺泄露出去,很可能便会饿死自己。故而工匠们都是子承父技,宁愿失传都不教给外人。
朱琳渼料到会有这种反应,继续道:“工部现已增设‘专利司’,诸位将手中绝技去工部登记入册,往后任何人使用这些技艺,都要付给你银钱补偿。
“如此,便不必担心手艺旁落。而去船务学堂任师,朝廷负责安家,酬劳更比在此做工多一倍。”
专利司?工匠们心中一动,若是任何人用了自己登记的技艺便要付钱,那岂不是躺在家里都有银子送来?
当下便有人意欲报名,却被村中族老以严厉的眼神制止,只得偃旗息鼓。
朱琳渼等了片刻,见仍无人回应,心知专利的事情还未推开,必然难以取得人们信任。
他却也不急,只微笑道:“既然大家都不愿离乡,那我也只得去南洋找工匠来任教了。只是须得耽搁些时间。”
他这话说出来,众工匠们顿时有些着急起来。
南洋的工匠与夷人接触甚多,制船手艺绝对在这些人之上,若辅政王真能找来南洋的高手,那朝廷自然再看不上自己这点道行了。
倒不如趁手艺还值点钱,去那船务学堂赚些银子为好。刚才被族老压下来的工匠们心思又开始活络起来。
朱琳渼自不会去催他们,往后他肯定是要去东南亚搜寻优秀船匠的,但远水解不了近渴,短时间内还是要靠这些大明工匠传授技艺才行。
于是他跳过船务学堂的事情,继续说船厂的正事,“对了,在坐可有人会制夷人的盖伦船……哦,就是夹板船。”
欧式克拉克船或盖伦船因为都有多层甲板,与大明的船有显著差异,故而明代直观地称其为夹板船。
工匠们面面相觑,半晌,一位有功名在身的族老才紧张地揖道:“回辅政王殿下,先前平虏……啊呸,是郑逆,从东番找来两名工匠,倒是会造夹板船。
“待郑逆逃遁,这两个外乡人便不知所踪。眼下怕是无人能造了。”
朱琳渼皱了皱眉,又问那族老,“他二人定造不出一整条船来。当初和他们一起造夹板船的工匠可还在这儿?”
“回殿下,”他向四下一指,“这些人便都经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