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重启船厂

大明之崛起1646 天海山 2346 字 9个月前

“自是没有。”郑成功道,“如今他们每日仅上工五个时辰便可返家,不用挤在军营之中,更无疆场对敌之险。饷银,哦不,工钱也比原先多了一倍以上。

“是以非但没有怨言,还皆言转制乃是殿下恩泽。”

“这就好。”朱琳渼满意点头,又转问道,“对了,木大可知南安船厂现在情况如何?”

郑成功从泉州返回不久,对那边情况最为熟悉,忙揖道:“禀殿下,郑逆逃离泉州之时,将船厂的物料之类付之一炬。

“据闻其原本还想将工匠带走,却因章国炫章义士夜袭军港,烧了他后军船队,这才未及令工匠登船。

“如今船台、器具等都还堪用,尚有工匠两千三百余名。”

“那将这些工匠聚集起来为朝廷造船,可有难度?”

“定召之即来。”郑成功道,“郑逆北逃之后,船厂便已闲置,船匠们无船可造,便无人发放工钱,正苦于难以度日。

“殿下若复将船厂启用,却是救了这两千工匠。”

“如此甚好。”朱琳渼当即决定,“你将军队转制一事交予余新,明日随我去趟南安。”

“是!”

他又看向关向云,“关主事,你准备一下,即刻动身赶往永北里船厂。对了,让宋侍郎调几名熟悉工艺标准化的人同你一起去。

“到了之后先令工匠将手中的活计都停下,预备木料,规范流程,等我后续吩咐。”

“下官遵命。”

待郑成功、关向云等人离去,朱琳渼又让石霖将张家玉召来,先问他道:“如今天兴府中能调动的龙卫军有多少人?”

张家玉略思索了一下,拱手道:“回殿下,留八九百人管带警察,余者当皆可随时听令。”

“那便是有四千多人了。”朱琳渼点头道,“你即刻召集龙卫军整备,明日一早随我出发去南安。福京还有些麻烦事未处理,便先从泉州开始吧。”

实则前一阵朱琳渼已了解了些福京造船业方面的情况。

虽然大明自隆庆朝时明面上已解除海禁,但实际仅开放了月港一个通商口岸,同时禁止三桅以上大船下海。

在如此政策之下,建造大船为生的船厂、工匠们都不得不转行改造小船。长此以往,莫说民间,便是水师的战船也是越造越小。

在永乐年间,福建只需大半年时间便能造出近七十米长的坐船,排水量超过一千五百吨。而到了现在,便是五百吨左右的大熕船也仅有福京、广东、浙江的个别船厂能造,至于更大型的舰船,大明已几近无法生产。

他既已决定要将建造战船水师之事的优先级提前,便不再多做耽搁,先去书房将《发展纲要》中关于水师的细节方案取出整理,又吩咐石霖将工部负责造船的官员叫来。

约莫半个时辰后,石霖带了两人返回王府。

为首的乃是名叫庞筑的工部员外郎。由于宋应星和徐尔路都在忙军器局工艺标准化的事情,而方以智在负责兴建福京格物学府及配套实验室的事情,故而他便是此时工部职务最高的官员。

两人上前施礼已毕,庞筑为朱琳渼介绍身后之人,“禀辅政王殿下,此人便是都水清吏司主事关向云,自隆武朝至今,皆是他负责船务。”

朱琳渼对这个关向云倒有些印象,他是工部旧吏中为数不多的几名仍在留任之人,遂点头道:“眼下福京比较大的造船厂有哪几处?”

那关向云闻言踌躇好一会才道:“回殿下,黄崎、同安、永北里等处都有船厂。”

“其中哪个能造一千料战船?”他说的这一千料乃是明代造船常用单位,若换算成官制福船,排水量大约在五百吨左右。

关向云却脸有尴尬之色,“殿下,工部属下船厂,只有永北里那处能造六百料船……”他随后接道,“倒是南安尚能建造千料战船。”

朱琳渼皱了皱眉,“听你的意思,南安的船厂并非工部所属?”

他旋即想了起来,南安那不是郑芝龙的老家吗?

果然,关向云答道:“回殿下,乃是郑逆私人所建。”

“便是郑芝龙的也无妨,只要能造出战船来。对了,那船厂情况如何,什么时候能开工?”

关向云却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郑芝龙船厂的情况他怎能了解情况。

朱琳渼无奈吁了口气,忽而想起一个人来,于是转对石霖道:“去把大木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