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夷敌环伺

大明之崛起1646 天海山 2224 字 9个月前

十七世纪的大明,生产着全世界利润最高的商品——瓷器、丝绸、茶叶等等,现在还加上了精钢和水泥。可以说,只要有海船不断进出大明的港口,全世界的白银便会源源不绝地流入大明。实际上欧洲人拓展海外殖民地的最大动力之一,就是到处掠夺白银,以便购买大明的商品。

若能让大明朝廷掌控这些海外贸易,他估计每年至少有近两千万两的收益!届时财政问题对大明来说简直不值一提。

同时在军事上,有了强大的经济后盾,他便可以大量投入制造先进的武器,扩大军队规模,对建虏形成数量和质量上的绝对优势。

但眼下的情况,荷兰人却想趁大明水师青黄不接之际,自己垄断东亚所有贸易。

其实自从他们来到台湾,就无时无刻不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只是因为之前一直被郑芝龙以绝对优势数量的战船压制,这才不得不向郑芝龙缴纳大笔税金。

朱琳渼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实际上,因为欧洲距离大明太远,荷兰庞大的舰队根本无法开来,他们在远东的海军力量并不算强大。

他记得时下荷兰人驻扎在台湾的主力战舰不过五条,其中只有两条是四级护卫舰,有不到四十门火炮,排水量接近六百吨。

而其他三条则都只是大点的双层武装商船,排水量至多五百吨。

除此之外便都是些二三百吨甚至更小的商船了。

但就是这样一支舰队,却能在大明沿海耀武扬威,究其原因,只是因为欧式的盖伦船结构更适合搭载更多的火炮。

大明的海船也有五六百吨的,但是通常只在船首和船尾装炮,火炮不超过十门,重炮则只有三四门。

而同样大小的盖伦船却能够搭载四十门大炮,其中超过三成都是十八磅以上的重炮。

于是在交战时,荷兰人的战船几乎可以以一当十,一次齐射便能摧毁大明的主力战船。而大明的战船却受限于火力,必须六七条以上同时围攻,才能伤到欧式战船。

“太嚣张了!”朱琳渼闻言用力拍在桌子上,怒道,“和兰人窃据东番经年,我没去找他们算账,他们倒跑到大明沿海闹事?!”

此时的荷兰,正是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候。

其造船业雄居世界之首,近在阿姆斯特丹便有上百家大小造船厂,而且技术也是世界最前列的。

此时荷兰全国拥有一万五千多条商船,吨位接近全欧洲的四分之三,海上贸易几乎尽被其垄断,故而得到了“海上马车夫”的称号。

同时荷兰的舰队也极为强大。虽然由于荷兰沿岸水浅,他们没有建造重型战舰,但在战舰数量上,却比居于欧洲海军二、三位的英法两国战舰总和还要多一倍!

凭借强大的海军和规模庞大的商船,荷兰人的西印度公司牢牢把持着西北非与美洲之间的贸易,且在北美还有大片殖民地。

而荷兰东印度公司则负责控制亚洲贸易。他们凭借远东舰队先后在爪哇和马六甲击败西班牙舰队,已经实现了对东亚贸易的垄断,还一直占据了大明的台湾岛。

西班牙人在欧洲被荷兰人击败,远东的海上力量更是差得远,故而仅能依靠在吕宋等地的殖民地,从荷兰人嘴里讨点残羹冷炙糊口。

先前荷兰人怯于郑芝龙庞大的舰队,在大明沿海还算老实。他们虽有垄断大明海上贸易的举动,但每年都要给郑芝龙上缴一笔税金。至于在大明沿海随便炮击商船,他们是断然不敢的。

不过眼下郑芝龙带了所有的战舰投靠了建虏,大明朝廷数十年依赖郑芝龙的舰队进行海防,自己手中几乎连一点儿像样的战船都没有。

荷兰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敢在南澳山附近耀武扬威。击沉西班牙人的运粮船,一方面是警告西班牙不许染指东亚贸易,另一方面也是对大明示威——大明的沿海是他们的天下。

“我们的人伤得重不重?”朱琳渼先问朱继祚道。

“回殿下,好在吕望只是被大炮的冲力掀翻,仅受了皮外伤,将养些时日当自无虞。”

朱琳渼点了点头,“没事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