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心理战

大明之崛起1646 天海山 2346 字 9个月前

……

随着宣教府不断宣扬,一时间闽南各地百姓议论的皆是朝堂海船运粮之事,且眼见粮价越来越低,朝廷救济的灾粮却日渐增多。众人对活着度过此次大灾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而另一边,鲁元厚的日子却过得极不顺心。

他虽又以手中粮食为抵押,并配合其他几名做粮食霸盘的商贾,又以每石五两左右的价格前后买下六万多石官粮,但诏安港却几乎每日都有运粮船停靠,未有断绝之像。

这段时间他每天都听宣教府的大戏,宣教们也每天都会报出即日运抵闽南的粮草数量,从四千石到一万石都有,这令他心中对朝廷在南洋买下了七十万石粮米的说法也愈发相信了。

这日晌午,几名做粮食霸盘的奸商齐聚鲁元厚家中,商议往后策略。

作为屯粮最多也是控制了闽南大部分粮食的人,鲁元厚最先开口道:“现在的情势不用说多说,大伙也都心里有数。

“一句话,若朝堂能源源不断搞到粮食,便无人高价买我们的粮。等到秋收时,我们库房里的粮米怕连每石一两二钱都难卖到。”

他说着长吁了口气,心中暗道,若至那时,自己抵出去的铺子、房产便再与他鲁家无关了……

一旁姓刘的奸商皱眉道:“据闻朝廷搞到了七十万石粮食,若果真如此,便是杀了我们也不可能全吃下来啊……”

“我派人每天都在诏安盯着,确有载着夷人的海船不断停靠,大袋卸粮。”

“不瞒诸位,我手里已无分文现银了。”

“我这儿倒是还有十来万两,不过最近为尽收官粮,大伙已丢了三十万多两进去,谁知道何时是个头呢?”

强大的敌人不可怕,摸不到底的敌人才最令人恐惧。

经过一阵令人窒息的沉默,刘掌柜试探着说道:“不如……我们就此收手,将囤积的粮食以五六两一石的价钱卖掉,总还是有赚头的。”

一旁的小妾拿了衣衫为鲁元厚披上,低声道:“老爷,若粮价再这么涨下去,怕要饿死不少人吧……”

“哼,妇人之仁!”他白了那小妾一眼,“不过一些泥腿子和贱民罢了,时逢乱世,人命值几个钱?况且他们会饿死,还不是朝廷赈灾不力……”

鲁元厚出了寝室,早有下人备好肉粥、白饭等早点,他坐下身来正要享用,便闻宅子外面人声鼎沸,似在叫嚷“买粮”、“诏安”之类。

未等他发问,柳程便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满头大汗道:“东家,据闻朝廷的运粮船两日前便已泊于诏安港,载粮米近两万石!”

鲁元厚手中的筷子吧嗒落在地上。两万石,他手中仅剩三万多两白银,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买断这批粮食了。

鲁禀朝一时慌了神,“爹,这可如何是好?”

“你、你先去看看情况。”鲁元厚无力地摆了摆手。

几个时辰后,鲁禀朝匆匆返回,说城郊果有大队粮车就地售粮,糙米仅卖五两多一石。

鲁元厚闻言便觉脑子里嗡的一下,不是说赣、闽甚至粤北的粮食已皆被买断,这朝廷又是从何处调来数万石粮米的?

不对,朝堂一定是用了什么障眼法。他旋即给自己打气道,两万石粮,仅够灾民五六天口粮。我便强撑这几日不做生意,待他官粮出尽,粮价还得听我的。

不料之后几日,又有海船停靠诏安,据说仍运了两万石粮米来。

同时,近些天来,南靖附近出现了数个戏班,竟免费搭台出演,引得百姓皆去观看。鲁元厚这几日关张不做买卖,闲来无事索性也去听戏。

结果这一听之下,他差点惊掉了两魂六魄。戏台上演得竟是近来朝廷调粮之事。

戏中,那东番、吕宋、交趾等地的粮价极低,朝廷派了大批海船前往采买,以朝廷拨发的七十万两赈灾银,竟足够买下七十万石粮食!

而后海船源源不断在闽南港口停靠,粮价越来越低,最后几乎接近了南洋诸地的价钱。

落幕之后,还有朝廷的宣教官员嘱咐百姓莫要屯粮,若官府发的灾粮不够吃,便去城外买些刚从海外运回的粮食。

还说近来由于海路不畅,故而粮价较高,等过些时候价钱定会比去年此时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