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汤若望的山寨之作

大明之崛起1646 天海山 2239 字 9个月前

“这新铳着实厉害!”范文程第一个挑指赞道,“若以万人持新铳发射,其威力当抵两万旧铳。”

谭拜点头接道:“我说南人怎么突然会打仗了一般,原来只是仗着有了新式火器。只待我们也造出这种铳,定教他们知道厉害!”

他说这话也是有底气的,想当年满人根本不知道大炮为何物,被明军用炮轰得鬼哭狼嚎。但他们肯沉下心来钻研,十来年时间,他们的大炮铸造技术和产量便已将大明远远甩在了身后。

到了南明时期,明军甚至已经很少拥有重炮了,反倒是整日被清军用大炮欺负。

谭拜相信,这种新型火铳也会是同样,用不了多久,清军就会在数量和质量上全面超过明军。

说话间蔡士英和汤若望也走了过来。谭拜立刻拍着蔡士英的肩膀笑道:“只消蔡大人带领工匠日夜赶制,我天军携上万支这种新铳南下,必攻无不克!”

济尔哈朗却在一旁道:“蔡御史,方才我观这铳哑火颇多,却是为何?”

蔡士英忙望向身边的汤若望,此次仿制工作基本都是由这个传教士负责的。后者忙拱手道:“大人,这些铳结构精妙,下官短时间内仅能仿到此种程度。这发火率往后必会提高。”

多尔衮又道:“要制出一万支此种火铳,需时多久?”

蔡士英想了想,道:“回摄政王,两京军器局一齐开动,至多三个月足矣。”

“好!吩咐户部和工部全力配合,只待新铳改进完成,立刻大量打制。”多尔衮又转对范文程道,“那个王应式推荐的军官也要抓紧救出来。”

……

朱琳渼正在兵部和一众官员安排改制的细则,就有属官通禀,说户部尚书杨廷麟杨阁部等人已返回天兴府,人已至午门。

朱琳渼微笑点头道:“待他见过了皇上和太后,便请他来这儿吧。兵部很多事情也需要他来交接。”

“下官遵命。”

多尔衮不禁眉头紧锁。他也是内行,心中已大致估算出,用这么重的铅弹射人,便是在五六十步开外,恐怕也能贯穿两层棉甲。

以往清军精锐步甲和骁骑兵对面明军时,往往能凭借盔甲精良而无视鸟铳射击。而若是遇到持这六钱鸟铳的明军,怎能不吃大亏?!

他几乎已经能想象得到,博洛麾下人马仍按以往经验正面强攻福建明军,却在猛烈的鸟铳攒射之下人仰马翻的惨状。

七万大军,就折在这区区鸟铳之下。多尔衮的心在滴血,却又不得不承认,南人发明的这铳颇为精巧,兼具威力惊人,端的是战阵利器。

他转手将火铳交给蔡士英,“蔡御史统管大清火器,这铳便由你负责仿制,务必尽快大量打造出来。需要多少银钱我尽拨发予你。”

“下官遵命。”

多尔衮又对王应式道:“阁下此番可是立大功了。”

王应式忙躬身拱手道:“草民还有一物要赠与殿下。”

“哦,还有宝物?”

“军伍作战,仅有军器之利还不够,另需相配的阵法战术才可发挥威力。”王应式道,“实则草民所知这些都仗一位高人指点。此人对军伍战阵极为谙熟,对明军战法也知之甚详。”

“谁?他人在何处?”

“此人乃是原江西柯永盛部的百总,名叫高翔,之前恰因犯事被削为小旗官,倒是在柯永盛败绩之时因官职低微而保住性命。”王应式道,“草民见到他时,其正被派至南平做苦力。若殿下能调动手中力量将他救出,其必舍生忘死已报您大恩。”

多尔衮点头道:“如此大才,我定想会办法救他。”

他又望向王应式,“你所献两件实乃至宝,想要些什么尽管说吧。”

王应式极恭敬道:“不敢居功。但求天军大破福建,将那朱琳渼千刀万剐以报我大仇!”

原来这王应式也是走了霉运,不止大哥王应华因牵扯唐王政变获罪,正巧他老丈人,当朝国子监司业毕治庚因通虏被下狱。后来他又听闻包括他堂叔以及数名至交皆因投敌被斩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