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尔敢赖账?

大明之崛起1646 天海山 2359 字 9个月前

便是那铳上所带的短剑也不是吃素的,据说建州精锐步甲持刀与之肉搏,也就一炷香时间,即被刺得尸横遍野。

这些爷哪里是他惹得起的?!莫说赶他们走,便是对这兵说话稍不恭敬他都不敢。

他家中那些往日耀武扬威的家丁、护院武师之流,早就吓得缩在墙后面,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这些龙卫军士卒便就在他家门前这么闹腾,倒也不打人不骂人,但这阵仗,比打他还要让他难堪百倍。

好容易兑齐了四千两银子,赵立抹着头上的汗,赶紧恭恭敬敬地将这些大兵送走。

那为首军官却还犹自高声道:“赵大人所拖欠四千两银已结清。接下来,便往通政司参议袁有道袁大人府上。”

看热闹的立刻轰一声,潮水般向袁有道家中涌去。这个时代的娱乐项目有限,看龙卫军讨债这种事情谁愿放过?

“讨债”的龙卫军距离袁参议家还有近二里地,便见袁府管家带着几名家丁慌忙迎了上来。他们毕恭毕敬地奉上拖欠的三千两“粮米饷银”,又点头哈腰地看士兵们转去下一处,这才如释重负地长出了一口气。

“张侍郎,您快些将麾下将士召回来吧,这太有失朝廷体面了。”一名中年官员满脸焦急地对张家玉道,“哦,对了,下官应承的银子就在屋外……”

张家玉微微摇头,心说辅政王这办法殊为管用,只派了三十多名士卒出去,这半日工夫便已将官员们拖欠的银两基本全收了回来。

“朝廷体面?”他板着脸道:“闽南灾民无粮赈济,这才是最失朝廷体面的!”

“是、是……”

申时刚过,张家玉便乐呵呵地往辅政王府去交差。

待他进了王府书房,却见辅政王殿下眉头紧锁,忙上前询问道:“大人,您这是……”

朱琳渼将一封塘报递给了过来,他一看之下,立刻也是神情凝重起来。

张家玉转头看到余新的表情,略退后半步道:“还是创之先说吧。”

余新也不推辞,朝他点头示意,又对朱琳渼拱手喜道:“大人,查抄犯官之事进展颇为顺利。

“眼下仅抄毕三成左右,已得银、钱逾三十万两。另有房产、地契、珠宝、古玩等物,作价七十万两以上。”

这么多?朱琳渼暗暗吃惊,刚抄了三成便有百万两之巨,等这一百七十多人全部查抄完毕,怎么着也得有三百多万两吧。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一品大员年俸也不过折合千两多银,三品侍郎则只有五百来两。而这些贪官平均家产竟有近两万两!也就是说,即便三品官,也得不吃不喝四十年才能攒下这副身家。

难怪传说当年李自成进北京之后能从京官身上搜刮七千万两白银,明末的这些贪官们还真有油水!他心中不禁腹黑道,自己是不是下手还不够狠?

当然,这念头也就那么一想罢了,李自成那种强盗行径可是仅月余便毁了他的大顺朝。

余新又道:“只是,大人令我先拨五十万两给户部赈灾,现抄出的银钱全部拨付外,尚缺近二十万两。而房地古玩等物须臾间难于换做现银……”

他这么一说,旁边张家玉的脸更黑了。正是因为他负责追讨之前官员应承的“资助粮米饷银”不力,辅政王才转令将抄没的银两先拿去赈灾。

算起来倒是他给余新添了麻烦。他立刻拱手道:“禀大人,属下现已追讨到十万两欠银,还有十万两定在三日内补齐,不令创之为难。”

朱琳渼皱了皱眉,入城这么久了,竟还有六分之五的人赖账。他问张家玉道:“可是有甚的阻碍?”

张家玉叹了口气,“这些家伙只是哭穷,但他们皆为朝臣,属下却也只能好言相劝……”

朱琳渼这个气,这些贪官们一个个家财万两,怎么?看这会天兴府太平了,就不用“资助饷银”了?

他略做沉吟,示意张家玉附耳过来,小声叮嘱一番。

“这……”张家玉惊道,“这合适吗?”

“欠账还钱,有何不妥?就这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