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一触即发

大明之崛起1646 天海山 2266 字 9个月前

不过如此单薄,一旦接战,必定顷刻便破。阿济格冷笑一声,南蛮一贯倚重火器而轻搏击,但哪次不是稍触即溃?

他在关外曾见过明军三万铳手,摆出前后十排阵型,还不是被皇阿玛的大军半天时间冲垮?

而且,他始终没在明军阵前看到大炮的影子。

他又是一阵冷笑,这些南人不知用了什么法子,十天时间便从延平赶到了杉关,不过看样子他们定是一路急行军,连大炮都没能携带。

他望了眼图赖和佟养甲编在一处的前军,几乎五十名铳手之间便有一门大炮。他几乎已经可以想象到,开战之后明军被轰得到处乱跑的景象了。

“禀贝勒爷,”一名蓝甲的骁骑兵驰马而来,拱手道,“前阵整聚已毕!”

阿济格转头看了眼右翼的曹存性部,见其阵型还颇为混乱,不禁皱了皱眉,这些绿营兵动作真慢。

他对身旁一名亲兵摆了摆手,“传令韩固山、张存仁率所部兵马直取敌阵。”

“嗻!”

……

明军的阵型很简单,龙卫军步兵主力拉开一道两里多长的线列横在战场中间。

破虏营分为两部分列阵龙卫军步兵两翼,每侧各十四个局,结成十四个标准莫里斯方阵。其中重型鸟铳队居中,中、轻型鸟铳在两侧。

虽然破虏营人数较多,但由于莫里斯方阵需要前后五排,故而阵型展开之后也仅有不到三里宽度。

不过即使如此,破虏营和龙卫军阵型加起来也有近五里之宽,竟比对面四万多人的清军战阵宽出了一里半有余。这还是朱琳渼留了一个步兵营、龙骑兵营和两个破虏营的步卒局作为后备队,否则宽度还要再增加半里左右。

如此大的正面宽度最明显的好处便是可以对敌军形成半包围势态,此时两翼对敌交叉射击,能造成数倍于正面直射的杀伤力。当然,这前提是步兵阵型不会被敌人冲垮。

而龙卫军和破虏营的骑兵也同样暂列步兵身后,等待敌军出现破绽时一击绝杀,或是填补阵型出现的漏洞。

至于龙卫军的炮兵,此时还在距主力部队半里外的树丛中待命。而破虏营的轻、重共三十多门大炮则全部列于两翼步兵方阵后面,用油布覆盖。

阿济格继续道:“图赖、佟养甲,率正黄旗及正蓝旗汉军精锐任前锋正面主攻。”

“嗻!”图赖和佟养甲心中都是一喜。前者一直担心阿济格轻敌冒进,他做前锋倒能小心御敌。后者只觉得明军应是一击即溃,自己作为前锋定能获取不少战功。

“拜尹岱,率正蓝旗步卒于图赖侧翼掩护。若正黄旗将南人击溃,你便自两侧包抄。”

“嗻!”

“卓布泰,你统骑兵主力和如巴特尔的蒙骑同列图赖身后结阵,随时听我调遣。”

“嗻!”

其实与大多数人固有的印象不同,清军虽号称骑射无双,其实骑兵并不是很多,一般仅占总兵力的三成左右,其主要决战力量还是重步兵。

此外那种一开打就靠骑兵正面硬冲的场景更是电影里才有的情节。和这个时代欧洲常用的战术类似,满人也是把骑兵留到关键时刻发挥作用的。

例如追击溃敌,填补阵型上的漏洞等。不到万不得已,很少用骑兵硬冲敌阵。要知道,后金并不是游牧民族,他们的战马也是很珍贵的。

“韩岱,令你率正黄旗两千人马,并绿营三千于中军左翼列阵。”

“嗻!”

“曹存性,你所部绿营六千人马列于中军右翼。”

“末将遵令!”

阿济格最后扫了眼帐中诸将,“本帅将亲领护军营白巴牙喇于中军督战。今日除守营士卒外,全军修养整顿,明日一早摆军直取南人主力!”

其麾下满汉众军官立刻齐声拱手应命。

待阿济格布阵已毕,又有骁骑探得消息,报奏明军已在八里的外止马县郊扎营。

阿济格忙附身地图上仔细查看,旋即竟大笑出声,“这些南蛮子简直是嫌命长,竟挑了这么个地方落营。”

他指着地图示意,“光泽以西就这么一块平坦之地,方圆数十里皆一马平川。在此处决战,我大军面前毫无阻拦,必定须臾间横扫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