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五城兵马司及御营都统亦是唐王任命。眼下虽人马不多,但假以时日扩充御营,整个天兴府的军权便尽在其手了。”
朱继祚补充道:“还有都察院,八成以上的御史皆出唐王府。这些言官甚至比六部官员更难对付。”
曾太后对这些自是早有预料,旋即环视众人道:“诸位大人可有良策?”
路振飞揖道:“回太后,臣以为,当用此消彼长之策,徐徐图之方可。”
未等他继续说下去,便闻庞天寿与门外禀道:“启禀太后,姜正希姜总兵求见。”
“姜正希?”曾太后略为惊讶,姜正希虽算是她的人,但其级别显然还不够参加眼下这次会议。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对庞天寿道:“让他进来吧。”
待姜正希进屋,先匆忙行了礼,又取出一份塘报交给身旁的黄道周,而后神情激动道:“衢州大捷!这份塘报刚至天兴府便被我截住,因为事关重大,只得直接来禀于太后知。”
黄道周急忙展开塘报,刚看了前几行便动容道:“果然大捷!陈王所部趁衢州虏军空虚,奇兵北出仙霞关,已于三日前智取衢州!虽斩获首级不多,但缴获建虏囤于衢州的粮草数万石,并辎重、旌旗等物上百车。”
“陈王真将才也!”黄鸣俊闻言盛赞道,“先取仙霞关,再下衢州城,如此博洛后援尽断,纵然其想从西侧杉关输粮入闽,亦已无粮可送了!”
黄道周继续向下念道:“此外,陈王还策反了已降虏的方国安部。待衢州城落,方国安即举义反正,重归大明。其率所部两万人马正于绍兴府擒杀虏贼伪官。浙江中东仅有虏军不足两千,且散于数城,绝无可撄其锋之兵。”
他将塘报捧给曾太后,惊喜道:“太后,方国安此时怕已取下绍兴。有了他这队兵马,若不出意外,至多月余,浙江便可光复!”
“现在只待除灭博洛这支虏军,江南便已尽归大明。”路振飞同样满脸喜色,忽而,他又抚掌笑道,“我这此消彼长之策,却正可借陈王这番大捷之势!”
待散了朝,曾皇后携太子及一班太监、侍女返回慈庆宫。黄鸣俊亲率麾下军士充作禁军聚守慈庆宫,刘若鳞所部的御营皆被赶去了外围。
朱聿奧自率一班朝臣去准备国丧及新君登基等一应事宜。
其后隆武驾崩的讣闻遍传天下,停音乐、嫁娶、祭礼百日。整个天兴府处处缟素,举国哀悼。各级官员于署衙内斋宿,而宫中则设了几筵,朝夕哭奠,将一直持续到十数日后。
次日一早,黄鸣俊得士卒急报,言王应华携曹宏祖部近三千人马已至天兴府外十多里处。
曾皇后顾虑到王应华乃唐王心腹,而天子将行登基大典,正是紧要之际,即令曹宏祖于城外扎营,又命黄鸣俊亲率麾下人马驻守天兴府各门,以防有人将曹宏祖部放入城内。
但她此次为抢在朱聿奧之前为先帝发丧,只带了数百骑兵匆忙赶往天兴府,连同之前派回来防堵官员外逃的兵马,一共也不过八百人。
曾皇后也是颇有胆气,便让这八百人皆去守城,身旁仅留了数十名侍卫。左右她这几日都要几筵殿中哭祭,倒不用担心有人意欲对她不利。
直到三日后隆武大殓仪毕,黄鸣俊所部大队人马才携真正的太子到了天兴府。
翌日,新帝登基。
王应华先率礼部官员祭告了天地宗庙。至吉时,整个皇宫钟鼓齐鸣,曾皇后身着衰服,怀抱小太子,缓步登上奉天门开始祷告。
同时鞭声响起,文武百官于奉天门外齐跪,朝着太子方向五拜三叩。
待得一应过场走罢,曾皇后携太子下了奉天门,行至奉天殿前,于龙椅上端坐。众臣鱼贯而入,肃立在御道两侧,片刻之后,庞天寿捧出了继位诏书开始高声宣读。
“朕惟受天明命,统御华夷同跻于熙,列圣相承……
“乃遵遗诏以五月二十日祗告天地祖宗社稷,即皇帝位,奉祖考之洪祐,仰明之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