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劝进

大明之崛起1646 天海山 2214 字 9个月前

不等朱聿奧说什么,苏观生便又接道:“太子不过数月婴孩,主少则国疑。便是承平年代,亦会引出风波无数,更莫说这国家危难之际,若无圣君力擎江山,我大明二百七十余年的国祚,或就止于这小太子之手……”

苏观生说完这些,也是背后冷汗直淌,他这干的可是掉脑袋的买卖。若朱聿奧此时说出“逆臣”二字,那他的一切便全都完了。

朱聿奧尚在迟疑,便见书房屏风后面走出一人,正是礼部侍郎王应华,惊得苏观生颜色尽失,“殿下,这、这屋中怎有旁人?!”

这个王应华,不是说让你回避吗?朱聿奧也是极为尴尬,正欲解释,便见王应华几步走到他面前,撩衣跪倒,正色道:“臣以为苏阁部所言字字至理。殿下可记得刘炳、高恒、赵昺之祸?为天下苍生,为大明社稷,臣请殿下继大统,以安社稷!”

王应华乃是朱聿奧心腹之人,利益捆绑极深,此时得知唐王竟有登天良机,怎能不极力劝进?若朱聿奧登基称帝,他定能鸡犬升天,跟着权倾朝野。

他所说的这三人乃是自汉至宋的幼年皇帝,在位之时不是亡了国便是搞得民不聊生。

苏观生闻言大松了一口气,也忙并排跪下,“臣同请殿下早作决断,继承大统,靖先帝未完之中兴大业!”

朱聿奧心中狂喜,表面上却依旧做为难状,扶起了面前二人,道:“此言差矣,怎可行此悖逆之事,二位万莫再提。”

王应华和苏观生皆是官场老油条,知道只要朱聿奧这已算是同意了,但反复推辞不受也是题中应有之意。二人又做劝谏,朱聿奧则再三推辞,一幅坚辞不纳之态,又打发他们离开。

待出了王府,苏观生对王应华急道:“时间紧迫,距皇后回天兴府至多数日,这劝进之事当从快从简,以防夜长梦多。”

王应华当即拱手,“交给下官安排,请苏阁部放心。”

两人又商议一番,将一应事宜略做谋划,这才各自离去。

苏观生见朱聿奧眼中闪过一抹惊喜,又继续道:“是以天兴府无守亦坚。下官出江西之时,赣地尚有大军三万余。其时杨廷麟杨阁部亲率两万人马往杉关,若福京有需,即刻便得入闽相援。万元吉部并湖广、两广援军,也在万人以上。”

他望向朱聿奧,“殿下现在觉得天兴府可否守得?”

朱聿奧得知福京并非死局,立时大喜,“方知圣上早有成算。”

“却非圣上之策。”苏观生摇头缓道,“或可说,圣上现下已无法统御大局。”

朱聿奧闻言立刻想到了谕旨中提到过皇上生病之事,忙询问道:“不知圣上所染何疾,竟已重到无法理政的地步?”

“圣上并非染疾。”苏观生凑前一步道,“下官此番急返回京,正是要禀于殿下——当下之势,恰如正统、景泰朝时!”

朱聿奧闻言心中顿时如有一道闪电划过。正统、景泰朝发生过最大的事情,莫过于土木堡之变。

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太师也先举兵犯境,正统帝朱祁镇率二十万大军御驾亲征,临行前令其弟郕王朱祁钰监国。

不料朱祁镇被太监王振所累,兵败土木堡,遭蒙古人俘虏。消息传回北京之后,以于谦为首的朝臣力推当时任监国的郕王继位,即景泰朝。

苏观生说时局如正统、景泰之时?朱聿奧心念飞转,皇兄御驾亲征,留自己这个弟弟任监国,确如正统亲征瓦剌时留郕王监国的情形相似。

而正统土木堡被俘,难道?!他圆瞪双目看向苏观生,惊得嘴唇微颤,“圣上……落于虏贼之手?”

苏观生却不说话,只侧目盯着朱聿奧的表情。

朱聿奧见他并不否认,更是认定皇兄被俘之事。这一瞬间,他心中却未生出丝毫悲意,甚至竟有些难以遏制幸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