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生擒李成栋

大明之崛起1646 天海山 2291 字 9个月前

她双眼微眯,凭着敏锐的直觉,这肯定是个虏军的大官。

她立刻向身旁家仆招呼一声,待那几人到了近前,她一骑当先,手中钢枪如离弦之箭,瞬间将那军官左侧之人咽喉刺个对穿,而后改刺为扫,枪身直拍向那军官左肩。

李成栋大吃一惊,没料到眼前这看似弱不禁风的小姑娘枪法如此狠辣,慌忙一个“铁板桥”仰身避过。

如此同时,他身侧另几名心腹已被那女子两边刺来的长枪挑落马下。

李成栋挺身坐起,扫了眼那黑衣女子已挥至一旁的长枪,嘴角不禁勾起冷笑,此等大枪分量甚重,惯性极大,凭一个女子的腕力断难即刻收回,也就是说,此刻她身前俱是破绽。

他抬手挥刀,直朝她左肩劈落,心中暗喜,只要砍倒了这女子,便能从她留下的空隙中穿出敌阵,或可觅得一线生机。

不料他马刀刚挥至半空,便觉右肩一阵剧痛,立时拿捏不住刀柄,马刀应声落地。

再看那女子,竟将钢枪脱手丢开,拔出一柄极细的怪异长剑。他都没看清楚她如何动作,那剑便已后发先至刺中了他的肩部,端的迅捷如电。

李成栋慌忙按住伤口,再回首间已有数杆长枪将他夹在了中央。

朱琳渼见虏军已被围拢,这才长出了一口气,他此时早已体力透支,连端坐在马背上都非常困难。

没过多久,战场上的喊杀声便已逐渐停止,近两百清兵被龙卫军用利剑顶着跪成一排。除此之外的两百多敌军都已被他们斩杀于此。

很快有人从李成栋刚才休息的地方找到了隆武的尸体,随意裹在毡卷之中,身上值钱的东西俱被抢走,显得凄惨至极。

朱琳渼长叹一声,想起自己初至福京时在皇宫向朱聿键献枪的一幕,不禁鼻子一酸,仅过了数月而已,这位南明史上的第一明君便黯然离去,远未能见到他毕生所思的大明中兴。

朱琳渼吩咐士兵将隆武遗骸小心收好,心中暗自发誓,即便为了这位对他有知遇之恩又信任有加的皇帝,自己也定要完成重振大明的壮举!

到那时,再去隆武灵位前上一炷香,告诉他,你的心愿我已帮你完成!

片刻之后,甄真吩咐几名士兵将一名肩头带伤的中年人押至朱琳渼面前跪下,在他腰上踢了一脚,“说,你叫什么?”

没等李成栋回话,不远处有一名军官模样的清军就大声嚷道:“他是李成栋,大清……建虏总兵。哦,小的是罗成耀,他的副将。小人愿戴罪立功!”

“李成栋?”朱琳渼望向那中年人。一张国字脸,看起来颇为慈眉善目,但他知道,就是这幅看似无害的面皮下藏了一个恶贯满盈的魔鬼!

又有士兵在李成栋身上一阵摸索,先在棉甲下寻到了锦布包裹的一方硬物。朱琳渼打开之后见是一个方形玉印,翻转到背面,只见上面八个大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正是玉玺。

虽然明代各式玉玺甚多,不过这方隆武使用的国印还是非常重要的,至少它代表了隆武朝的尊严。朱琳渼遂命石霖将其妥善收好。

很快士兵又在李成栋衣服内袋里搜出一个小布包交给朱琳渼。

他打开布包,里面是一张纸条,将其展开之后,他顿时大吃一惊。

这是方国安写给李成栋的密信,上书:国安敬拜……先虏渡洞庭,余日夜疾首,欲殉国以雪耻。然,社稷陷落,当首思复国,忍辱以假降……思公亦为权宜之计,时虏入闽,迢迢千里,后援不易,正乃起而举事之机……欲结公同义,反正以兴我大明……如承俯允,无任感荷,翘企示复……

朱琳渼仔细回忆,想起历史上确实有方国安欲联合福建明军反正,于清军腹地发起袭击之事。不过他的密信被博洛所获,最终被建虏杀害。

他折起密信,问李成栋道:“这信你打算如何处置?”

李成栋不屑道:“方国安无统兵之才,手下皆不堪战之弱兵,随其举事必败无疑。自交予清廷换封赏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