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历史的惯性

大明之崛起1646 天海山 2258 字 9个月前

为何清军渡过钱塘江的时候,历史惯性便失去了作用,而等到他要救隆武的时候,朱聿键逃往汀州的历史惯性便来了。难道历史要如此为难他朱琳渼不成?!

若非历史和他作对,现在仙霞关的守军已换成了他的人,清军根本没机会入闽!

等等!

“若非……清军就不会入闽。”朱琳渼突然感觉像是抓住了什么。难道博洛渡过钱塘江的时间提前,就是为了成全清军入仙霞关?!

这么说,那时历史的轨迹改变,是为了后面的轨迹能够尽量不改变?

没错!历史的车轮是在拼命保持它原有的轨迹,不惜用较小的偏差来抵消更大的偏差。

如果当初博洛还是在六月渡江,那么之后攻陷福建的事情就绝对不会发生,相对于眼下的局面,历史将产生更大的改变。

原来如此。想明白了这一层,朱琳渼心中却愈发紧张了——也就是说,历史会依照既定轨迹,尽全力将隆武拉上死路!

一旁张家玉和甄真见他满脸焦急之色,忙拨马走到了近前。

甄真这小丫头,一路上几乎就把破虏营交给了顾炎武来管。除了每日拔营、巡营时间之外,她没事便往龙卫军这边跑。

“殿下,您不舒服吗?”她望着朱琳渼紧锁的眉头,关切道。

“大人,可是有紧急军情?是否要大军停下?”张家玉则立刻问道。

朱琳渼示意石霖将黄道周的密信交给他们看。

甄真立刻高声道:“那我们就别耽搁了,大军赶紧向南转,挺进汀州迎驾啊!”

朱琳渼沉吟思索片刻,不禁摇了摇头。

“殿下还要等什么?”甄真急道。

朱聿键未等黄道周展开纸条,便先吩咐庞天寿取片丝锦来,抬头却见太监一脸尴尬,他这才省起车马之中哪儿还有丝锦。

隆武一把扯下身侧车帘,正欲要笔,又兀然停下,看了眼自己的右手,猛地将食指咬破,就用手指在布上写下数行血字。

片刻,他又探手道:“庞天寿,玉玺。”

曾皇后见车驾停驻,便抱了太子至隆武车上询问缘由,刚开了车门便见夫君正用玉玺重重拓在一块血浸的帘布上。

朱聿键转头看到皇后,笑着探手接过太子,“来,给我抱抱!哦……乖!”

他怜爱地看着怀里粉雕玉琢的婴儿,用脸轻轻蹭了蹭,又拾起那方血书默默塞入襁褓中,“儿啊,万一父皇……你要孝顺母后,做大明的明君……”

“皇上!”曾皇后急道,“源儿还小,怎能离父皇教诲……咱们,定然都平安无事。”

“对,蕙娘说得对。”朱聿键用粗糙的手指捏了捏婴儿的脸,“等眼前之劫过后,朕与你们在江西相聚!”太子不满地扁了扁嘴,把头缩进襁褓中继续安睡。

“皇上,是上杭。”黄道周将手中纸条示于隆武,“既是天定,则事不宜迟。”

“你去安排吧。”隆武把太子交给曾皇后,“黄阁老,你随皇后前去长汀。”

“长汀?”黄道周一怔,“臣当随皇上……”

“皇后女流之辈,”隆武打断了他,“路上须得有人帮她拿主意。”

“臣……遵旨。”黄道周跪下,向隆武郑重施礼,“圣上保重!”

随后姜正希将兵马分为两部,一队由自己率领,护驾南行,另一队交给黄道周,随曾皇后与太子往西。

……

另一边,李成栋在追赶了一个多时辰之后,总算一箭射中了“隆武”的后心,马上之人应声翻落。

李成栋忙率众围了上来,却无人识得隆武样貌,便有心腹建议带了尸首返回延平找人辨认。

李成栋眯眼思索片刻,却摇头道:“不对,我闻洪旭手下之言,隆武当有个刚出生不久的太子。”他望向周之藩的尸体,“就算此人真的是隆武,那他儿子应该仍在逃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