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细作

大明之崛起1646 天海山 2383 字 9个月前

李朗转身命令手下熄灭灯笼,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以那片光亮为目标缓缓而行。

光亮越来越明显,他甚至已能看到几艘高如楼宇般的巨舰轮廓。按照事先谋划的方案,二十五人去上风口放火,其余三十多人去下风口凿船。

一切都极为顺利,没有月光的夜里,江面黑漆漆的,停在江边的巨舰上的人根本看不到两丈之下的人影。

李朗的人迅速散开,纷纷取出一种曲柄的摇钻在水线附近钻了起来。只待船底钻透,再用撬杠扩大钻孔,置入火药引爆,这几艘船便会很快坐底,将其他船的退路堵死。

届时他在上风口的手下就会开始放火。

但他刚在船舷上钻出第一个孔,便听到远处一阵马蹄声,转头去,隐见十多名手持火把的明军正沿江而行。

他心中大急,忙令手下停止凿船,保持安静,只盼巡逻之人速速离去。

没料到那队明军竟鬼使神差地径直朝船边而来。

很快,那队人已驰至距离李朗五丈多处,随即便借着火把看到船舷处有人影晃动,大喝一声,“谁?!”紧接着又吹响了号角。

瞬间,明军舰队附近变得灯火通明,上百人仿佛突然从地下钻出来一般,一手举火把一手持剑开始拉网排查。

李朗等人顿时如秃子头上的跳蚤一般,在火光之下呆立原地,不知要如何才好。

刚才的号角声明显也惊动了船上的水兵,很快有举着火把的人指着李朗这边高喊:“有贼虏毁船!”

紧接着甲板上出现了数十名手持鸟铳的水兵,噼啪就是一通射。

明军的舢板也很快放了下来,片刻便将李朗等人围得严严实实。

难道是有细作将消息透漏给了明军?李朗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如此隐秘的行动,怎么就像是中了明军的埋伏一般。

在徐尔路带人忙着铸炮的同时,朱琳渼从鲁宁那里拿到了第一支线膛燧发铳。

四条优雅的螺旋线从铳口一直盘旋至铳管底部,刻槽光滑平整,让朱琳渼简直无法相信这是工匠们用手工刻出来的。

他立刻让人取来一袋刚制好的米尼弹,带人前往铁场外的荒滩上试铳。

依旧是先固定在木架上试射了十多次,线膛铳表现得非常可靠。

朱琳渼又亲自拿起新铳,装了弹药,将枪托抵在肩上,闭起左眼瞄向远处的木靶。

当木靶上的红心出现在准星和照门之间,他果断地扣下了扳机。随着一声巨响,百余步外那个一尺来宽的木靶瞬间被打出一个碗口大的破洞。

他又接连打了好几发。和以前的滑膛铳铅弹乱飞的情况完全不同,线膛铳简直是指哪儿打哪儿,已隐约有了点后世步枪的感觉。

鲁宁也试着放了几铳,显然极为惊讶,“这铳虽看来和普通燧发铳毫无区别,但准头甚高,射得也极远,简直是脱胎换骨一般!”

朱琳渼点头,“这铳和燧发铳已完全不同,当换个名字以示区别。”他想了一下,“就叫做‘二型猎兵铳’吧。”

时值隆武二年,取名为“二型”,这样命名方便好记,也有些纪念意义。

“这铳管加工得非常好,”他拍了拍鲁宁的肩膀道,“就按照这个标准,全速拉制膛线!”

“小人遵命。”

一直到二十多天之后,体积最大的二十四磅炮的泥范才终于完成了干燥、烧制工作。

随后徐尔路又带人用泥范浇铸出内外两层共十节的铁范。

六尺高的铁范重达四千多斤,百余名工匠一同努力,足耗费了半天时间才将这些沉重的模具固定好。

浇铸的过程倒是比较顺利,近一段时间工匠们浇铸了大量铁炮,手底下已颇为熟练。很快,一门二十四磅炮的内层已浇铸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