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大炮和猎兵

大明之崛起1646 天海山 2287 字 9个月前

二十四磅炮的泥范刚送入阴干棚中,徐尔路来了。由于此次铸炮关系重大,杨廷麟特将他派来帮忙。

行过礼,他对朱琳渼禀道:“学生急欲聆听殿下教诲,便先骑马赶来了。另有工匠近二百人后天便到。”

“为远,你来得正好。”朱琳渼旋即对徐尔路说了让他四位兄弟来格致学府授业之事。

徐尔路得知要修建学府教授格致之学,也是甚为兴奋,表示立刻写信给家里,他的四位兄长当不会拒绝。

有了徐尔路这个铸炮专家,朱琳渼便放心地将制范的事情交给了他,另让他带工匠多制两套泥范,以便烧制失败时备用。

等泥范阴干还需要一段时间,朱琳渼随即又赶往火器工坊。

除了增强炮兵火力之外,此次他还计划要制作一种重要的步兵武器——线膛枪。

龙卫军经过几次实战锻炼,涌现出不少枪法出色的射手。朱琳渼准备从中挑选一些佼佼者,为他们装备线膛枪,组成猎兵队。

线膛枪顾名思义,便是在枪管内侧刻上数条螺旋线槽,并使子弹边缘嵌入螺旋槽中,这样子弹在射出枪膛之后便会产生高速旋转。

比起毫无准头的滑膛枪,线膛枪的子弹由于旋转作用,可以保持笔直的飞行轨迹,射击精度极高。同时旋转的子弹破甲能力也远强过普通铅弹。

另外线膛枪的有效射程更比滑膛枪远了一倍以上,只要枪法准,近两百步外都能做到一枪致命。

其实早在十六世纪欧洲就已出现了线膛枪,却始终没有大面积列装。其最主要原因就是想要子弹边缘能嵌入螺旋槽中,铅弹的直径就要略粗于枪管。

这就让装弹变得极为困难,早期的线膛枪都需要用锤子将铅弹砸入枪管,不仅速度慢,还很容易伤到枪管引起炸膛。

朱琳渼又继续道:“虽然铁铸重炮有很大的风险,搞不好便有炸膛的可能。”

“但是,”他话锋一转,“只要有合适的铸造方法,外加我们铁场的铁质量甚高,我可以保证,用铁铸出来的重炮绝不会比铜铸的差。”

用生铁铸炮最大的难度在于炮管冷却。由于重炮的炮管壁非常厚,管壁内外冷却速度不一致。且通常是外层先冷却收缩,而内层还处在热膨胀状态,导致外层拉裂。

另外炮身冷却速度过快会导致产生白口铁。所谓白口铁是指铁中的碳元素和铁结合成了碳化三铁,这种物质会使整块金属发脆,极易裂缝。

朱琳渼虽然不是铸造专业,但是对这些基础的金属加工知识还是清楚的。

炮管冷缩问题最佳解决方案是罗德曼铸炮法,给炮管内壁通水冷,让内壁先冷却收缩,外壁冷却之后还能对内壁形成“箍紧”效果,制出的炮管甚至比青铜炮还可靠。

但罗德曼法这种十九世纪的技术对水冷控制要求极高,有数万参数,朱琳渼根本不可能记得。

他的解决方案是分层铸造。先浇铸一半厚度的炮管,由于厚度小,避免了出现外层缩裂问题。

等炮管冷却后,再浇铸外层,使炮管达到需求的厚度。此时外层冷却就不会产生拉裂,甚至还有部分罗德曼法的箍紧效果。

其实若非铁场钢产量不够,他真想直接造钢炮,那质量绝对秒杀这个时代所有的火炮。

此外分层铸造还能有效解决白口铁问题。对于白口铁,其实只用煅烧一下就能使其灰口化。灰口铁中的碳以石墨形势存在,能极大提高铁的韧性。

但若炮身太厚的话就无法彻底烧透,仅有表层灰口化,里面仍是白口铁。分层铸造则可以铸造一层,煅烧一层,整炮几乎都能转为灰口铁。

但在场的工匠们哪知道他有这般成竹在胸,都以为东家是因搞不来铜,病急乱投医而已。

待朱琳渼向他们大致讲解了分层铸造法,众工匠听得云里雾里,都寻思着东家咋说就咋干。

只有宋应星双眼放光,拿笔拼命抄记,什么白口铁、灰口化、冷却拉裂,听都没听过,简直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铸炮学新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