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渼几乎是脱口而出,“莫里斯方阵!”
柯永盛指挥清军排出的正是十七世纪初,荷兰军事家莫里斯发明的作战阵型,比当时风靡欧洲的西班牙大方阵有着巨大的进步。他将臃肿的西班牙方阵改编成了灵活快速且火力更为强大的小型混合横阵,再用小的横阵组成狭长的阵型。
这种阵型正是后来主宰世界所有战场的线列步兵战术的雏形。
要知道,莫里斯方阵在欧洲也才出现不过三四十年,对于信息闭塞的明代,柯永盛简直可算是运用了世界最先进的军事战术!
不过柯永盛这线列步兵战术的雏形将要面对的却是百年后完全发展成熟的线列步兵。
之后朱琳渼又看到在莫里斯方阵的一侧,有二十多门火炮正在进行发射准备。每一门炮的旁边都支起了一个高大的三角形木架,有清兵用绳索绕过木架顶端的滑轮,一头绑住火炮,另有十多人用力拉动绳索另一头。沉重的炮身便逐渐离开了地面。
可以看得出来,这二十多门火炮是聚集成一个炮兵阵地的,和明军将火炮夹在铳手之间使用的传统方式完全不同。
这又是欧洲另一项新出现不久的战术思路——火炮集中使用。
要说起来,除去卖国贼这一点,还真得夸你是个勤奋好学的将才。朱琳渼“遗憾”地摇了摇头,“不过再勤奋的马,也绝对跑不过火车。”
他随即下令,“两翼的炮兵以斜角交叉射击清军步兵方阵。
“骠骑兵负责掩护步兵两翼。
“重骑兵和龙骑兵从两侧缓慢接近清军,但在敌步兵方阵瓦解之前不得发起进攻。
“步兵线列前进接敌,准备执行抵近射击战术!”
他收起望远镜,望着远处清军排列整齐的“先进”方阵,似在自言自语,“再过半个多世纪就会有人告诉你,对付莫里斯方阵最好的战术,就是线列步兵。”
马蹄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每走一步都会带出些烂泥。
朱琳渼皱眉看向身后的蹄印,马蹄从河岸边潮湿的地面上翻出不少越冬的草根。
他又一次举起望远镜,只见刚才全军变换阵型的指令已得到执行,前方龙卫军的步兵大队已由行军纵列转为了三行的线列横队,准备随时和突然出现的敌军接火。
同时如果敌人是骑兵,那么横队只需要两翼的士兵折过九十度,便能很快变为最适合防御骑兵的空心方阵。
骑兵部队均是剑出鞘持于手中,走在队列两侧。既可以掩护两翼的炮兵,也方便结队冲锋。
而所有大炮的油布炮衣都已经除去,炮兵下马步行,只要拆除炮架的后轮便能立刻装弹开火。
但朱琳渼的视线之中却始终没有出现清军的迹象。
骠骑兵随时在主力部队周围两里范围内巡逻,但直到龙卫军完全进入了洼地,也没有任何人探查到敌军存在。
张家玉看着两侧斜坡上巡逻的骠骑兵,心中大为疑惑,难道是自己想错了,这里根本就没有清军的伏兵?
他转念一想,也对,抚州之役龙卫军已将清军的士气彻底打散,广信府的清军真的已经斗志全无,丢下上饶空城逃了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与此同时,在龙卫军刚刚绕过的卢溪下游近乎干涸的河道边上,柯永盛正示意大队口衔木棍的清军保持安静。
他精心布置许久的“大网”终于等到了明军这条鱼跳进去,很显然明军被进入广信府以来的连串胜仗冲昏了头脑,此时正毫无防备地向上饶“空城”赶去。
现在是他收网捕鱼的时候了!
待明军殿后的士卒从头顶上经过之后,他立即命令大队人马钻出藏身的河道。
他选择的这个战场在通往上饶的必经之路上,而贴着泸溪走过的明军就算侦查得再仔细,也极难发现干涸的河道里藏匿着部队。更不用说河沿上还有非常密集的枯黄芦苇,就算贴近至十步以内都看不到对面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