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军官学堂的消息公布,所有人训练都比以前刻苦了数倍,就连十里越野跑都没有叫苦叫累的了。
一时间,达不到一等兵程度的士兵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不过等到申请进入军官学堂的时候,众人才知道并没有这么简单,各种审核非常严格。
就一条“为什么要当兵”的问题,便将两成以上的报名者刷掉。一刻钟内学会写自己名字,又刷掉三成。其他的什么口语表达,临机反应之类,更是淘汰报名者无数。
最终有九十六人通过审核,成为皇家军官学堂的第一批学员。
朱琳渼就在校场举行了简单的开学仪式,宣布余新、朱家弟、陈雄飞、马塞多、帕斯托雷、科埃略包括朱琳渼本人,都是第一批讲师。朱琳渼亲任教务官。
当他告诉在场的学员们,学堂的全称是“大明皇家军官学堂”,而当今圣上就是学堂总师的时候,立刻引来一阵惊叹。
直接为天子办差,做了天子门生,这是何等荣耀?!
自此,每天训练结束后,这九十六人都要在一顶特制的大军帐中学习军事知识,每天至少一个半时辰。
课程包括战略战术、军器、后勤、攻守城、地理等,涉及甚广,由几名讲师轮流授课。
这些学员中文盲占了大多数,待军事课学完之后,他们还得加班熬夜学认字。
于是,日后名震天下的大明皇家军官学堂就这样在极简陋的条件,翻开了它壮丽的篇章。
朱琳渼为军官学堂的学员们上了一节欧洲战争史课之后,看到洪思已侯在“教室”外面,后面还跟着田壮飞,都提着大包东西。
洪思见他出来,忙施礼道:“大人,属下按您吩咐主持了宣教府人员及龙卫军指导使的招考。”他朝手里的包袱示意,“这是属下整理的考卷。”
当宋应星在广东忙于改建水泥煅烧炉时,余新正在将营里向朱琳渼汇报新兵招募的情况。
来投军的人依旧有增无减。随着宣教府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前一阵甚至有十多名从湖广来投龙卫军之人。
眼下第一批加入龙卫军的新兵已离开了新兵营,第二批新兵共招了一千一百多人。龙卫军如今共有官兵三千五百名,按照明军旧有军制,已是一个满员的营了。
朱琳渼思考了一下未来的规划,吩咐余新道:“继续招人,不过不招新兵了,改招后备营。
“饷银为普通士卒的三到四成,每日操练两个半时辰,可以回家也可以住后备营营房。在需要的时候他们可以快速转为正规军。就先招收一千五百人吧。”
“是!”余新立正敬礼,而后有些为难道,“大人,新兵招募过快,军官已经很紧张了,这后备营……”
“先从老兵之中选取训练水平高的,临时派去训练后备营。训练新手,他们自己也能获得提高。”
“是!”
待余新离开后,朱琳渼有些无奈地揉了揉额头,军官可是个棘手的事情。
招募士兵,只要教官水平高,训练三个月就能上战场。
但军官就完全不同了,纵使最低阶的管队,他也要指挥至少五个人。一个人想指挥好自己的手脚容易,想指挥好别人那就难了。
一个军官至少也得培训大半年才能凑合堪用。想要高素质军官,没有两三年是不可能的。
怎样保证龙卫军军官的供应呢?朱琳渼凝神思索,很快便想到了后世批量培养军官的方法——建军校。
军校不但能为军队成批供应军官,而且可以确保整个大明军事系统的传承不会断绝。
大明立朝以来并不缺乏优秀的将领,更是出现过不少很能打的部队。最典型的就是戚家军,成军之后向来战无不胜罕逢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