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后勤问题

大明之崛起1646 天海山 2431 字 9个月前

要知道,按照明代的商业交易习惯,这种大宗交易通常要三个月之后才付款,甚至拖半年都是正常的。

能迅速回笼现银,现银便可以再拿去投资赚钱,这对商贾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

实际上明代已经有了“开中法”——朝廷让商人将粮草囤于指定地点以换取盐引,商人再持引贩盐赚钱。只不过朱琳渼的办法更彻底,也更能吸引商人。

最终有六家商户投标承包龙卫军后勤。中标的是韶州的赵记和赣州的甄家。

之所以要两家供应商,一是为了保证在一家货源出问题时能有另一家及时补充,二来可以通过多家分散采购来调控价格。

赵记和甄家很快和龙卫军后勤司签订了契约。两家分别承担龙卫营六成和四成的后勤供应。

以后,他们必须按后勤司定的需求量将米、菜、肉、药、碳等运送至距离军营十里之内,送抵时间不得超过一天,遇雨雪地震等情况,可顺延三至五天。

而龙卫军的粮草则只能从他们两家购买。两家的粮草价格可以根据市价波动,但如果超过市价过多,龙卫军有权终止合作。

当然,两家的报价都比市面上的粮草贵了近七成,不过这其中包含有运输费用。即便如此,比起近来龙南奸商出售菜、肉的价格,仍是低了很多。

比起军队自己养一支运输大队,这些专业的商贾能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运送给养。

此外,这样做还能避免押运粮草的官员腐败,运输中出现意外的损失也大部分由商家承担。

其实说起来龙卫军眼下这点粮草、药品等购买量对赵记和甄家来说并不算很大的买卖。

但他们看中的是长期合作,同时也是在赌,赌随着战事发展龙卫军的规模会不断扩大,那时他们便能赚到大钱。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很有长远眼光。

宋应星当时就拿出纸笔,准备把镗床添加到下一版的《天工开物》中。

直到朱琳渼宣布坩埚炼钢、水力锻机、镗床等均为军事机密,他这才作罢。

这老先生精力之充沛,如海绵般从朱琳渼这儿吸收各种自然科学知识,晚上就挑灯夜战,开始编写大明历史上第一套成体系的教科书,每天只睡两三个时辰。

在朱琳渼的建议之下,这套教科书暂时分为《物理》《化学》《生物》《算学与几何》四大部分。

当然,宋应星私下还增加了《新天工开物》的编纂工作,头一页就是朱琳渼的竹钢笔的制作方法。昨日他甚至将两个本家的子侄带到龙卫军营帮忙进行誊抄等工作。

中午时分,龙卫军本月的开销清单呈到了朱琳渼面前。

账单让他大为皱眉,光是肉、菜采买一项,就花费近2000两白银!

他记得余新曾汇报过,全军每月吃饭花销是1600两。他一问才知,因为奸商囤积居奇,导致近七八天里龙南的肉价竟然翻了一倍多!

看来必须着手解决后勤供应问题了。不过朱琳渼可没闲工夫和这些奸商斗法,就算他解决了龙南一地的奸商,等离开龙南之后,仍有可能遇到类似的问题。

他应对的办法很简单——引入后世的“军队后勤商业承包制”。

后勤供应商的选择依旧采用招标的方式,眼下还需要采买士兵们的冬衣以及战马等物,正好可以一起招标。

由于龙卫军上次招标采购的良好示范作用,此次竟有十二家商户前来投标。其中甚至还有徽商和广东韶州的商贾。

而负责此次招标事宜的是朱琳渼新组建的龙卫军后勤司。

后勤司由应天祥暂时兼任督管,负责管理日常事务。但决策权却在由八名军官组成的后勤司庶务组手里,所有十两以上的采购都要经过庶务组批准。朱琳渼作为暂代组长,具有一票否决权。

后勤司将负责龙卫军一切粮草、装备采购的招标工作,并统一管理、分派后勤物资。

将来后勤司还会设立输送、库管、维修等多个分支部门,实现后勤物资买、存、修一体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