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这些有经验的部队被毁了。”朱琳渼嘴角微挑,“或许郑芝龙很快就会后悔把你们放出来的。”
余新一愣,对这个自幼木讷的发小突然冒出狡黠的表情有些意外,忙道:“一切但听世子调遣。”
片刻后,典膳来通报,说晚膳备好了。
朱琳渼又在餐桌上听余新说了最近的战况。江阴城破,建虏大肆屠城。清军张天禄大军逼近徽州,徽州告急。吉安失陷,赣州告急。广东惠州、潮州及福建汀州府发生民乱,地方糜烂……
直到戌时已过余新才告辞离去,朱琳渼让人从王府账上提了八百两银子给他,让他先发给士卒以稳军心。
朱琳渼回想刚听到的战况,各处告急,隆武朝现在就如破船一般到处漏水。他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并不多,必须加快速度才行。
次日中午,按照朱琳渼新设计的方案制造的自生火铳已经完成。
朱琳渼看着手里的火铳,除了有些粗糙外,枪机已和后世的英制1730式燧发枪非常相似了,他预感这次应该靠谱。
试铳场地上,他的感觉得到应验,发火率已经达到近六成。这还是在弹簧让他不太满意的情况下。如果换了弹力更强的钢片,发火率应该还能提高,不过眼下没有合适的弹簧钢。
千万别以为六成发火率不高,首先同时代的火绳枪也时常哑火,其次燧发枪即使哑火,拉开击锤重新发射就行,用不了两秒钟。所以六成的发火率已足可实战,况且还有改进空间。
工匠们在一旁倒显得波澜不惊,似乎早料定这次新铳的问题会得到解决。他们对苏公子的制铳水平那已是深信不疑。
工棚只用了四天,距离约定的十天还有日子。朱琳渼对枪机又做了些细节改进,交给工匠们实施。
他自己则将定型的自生火铳部件全部绘制出标准工业图纸。画好之后又觉得炭笔线条不能持久,便让木匠帮自己削了几支竹笔出来。
不同的是,他在笔尖处开了道窄缝,制成了明代第一支简易“钢笔”。
工匠们看到他笔下细而稳定的线条,心里又念叨了一遍“奇门遁甲术就是厉害”。
第二天,朱琳渼将枪机装回自生火铳,带上火药和众工匠去了军器局后面的试铳场地。
火药倒入药锅,放火镰拉击锤扣扳机。嗒,火药并未点燃。放火镰拉击锤再试……
直到第三次,那点火药才不情不愿地燃烧起来。
正如朱琳渼所料,一连试了几十次,成功点火率还不足三成。
工匠们面面相觑,昨日他们都认为这铳能用了,只有苏公子说枪机有问题。这一试之下果真问题不小,几人暗地里用眼神朝朱琳渼比划,那意思——看来他真的会奇门遁甲。
朱琳渼带人返回工坊,重新确定了枪机尺寸,增加了击锤和火镰的撞击角度。
工匠们立刻动手按新的尺寸重新打制火铳,心里都琢磨着按苏公子所教制铳,运气好说不定还能摸到点奇门遁甲的皮毛。
实际上自生火铳的发明者毕懋康早就发现了发火率低的问题,但直到他逝世也没能很好地解决。
而这些问题在朱琳渼这个学过现代机械原理的人来说,就是调整几个参数的事情。
知道了答案就是几句话的事,不知道那就是一座山。
由于改动较大,又得重新制作泥范,朱琳渼知道至少要再等一天时间。
他正琢磨能干点啥,就有王府侍卫来找他,说王府管事来报,那个名叫余新的军官前来拜谒,现在人就在陈王府。
待朱琳渼回到王府,引礼舍人立刻通禀说余把总已在前厅候着。
于是他又转去前厅,老远便听到有人惊喜地高呼:“世子!”
他抬头望去,只见一名二十四五岁,肩宽背阔,身材高大,鼻直口方的年轻人正单膝跪地冲自己施礼,“参见世子!”
正是余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