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租个工坊

大明之崛起1646 天海山 2282 字 9个月前

待工匠们走远些了,徐桐这才对朱琳渼道:“好,那工棚就让苏公子用十天。不过期间耗用碳木铜铁之类,你得自负开销。”

朱琳渼心中感慨,好在自己是亲王世子,拿出个几十两银子倒还不必心疼。要知道,时下七十两银子足够三口之家六七年的吃穿用度。

他与徐桐说定,问清了欠工匠们的工钱,这才发现乔千苦着一张脸。

询问之下才知道,他们出门走得急,眼下只剩不到五十两银。

朱琳渼只得打发乔千回王府去取银两。

徐桐借给他的工棚甚是简陋,四尺高的木栏环绕,加个塌了一半的顶棚。打铁炉已经熄火,铁砧台上随意丢着几样工具,旁边的钻机、磨机等俱已收拾干净。

朱琳渼先取出二十多两给工匠们,结清军器局拖欠的工钱,然后开出十天二两银子的工钱雇他们制铳。

这些工匠往常一个月至多能赚二两银,眼下有这么高的工钱,加上他们也知道军器局欠的工钱是朱琳渼垫付的,自然是无不应允。

这些工匠中就有木匠,加上其他几人帮忙,工棚塌掉的棚顶没半个时辰就修好了。朱琳渼只花费几钱银子买了新梁替换原先被虫蛀的那根。

此时自生火铳的图样也被徐桐送来了,一共三张,所有细小的部件都绘制得清清楚楚。

但当朱琳渼看到火铳的尺寸,不禁面露苦笑——这铳长两尺,重五斤五两,分明是一支骑兵用的长手铳!

他这才明白为何自生火铳在明末一直未受重视。大明骑兵多是北方人,对可以当铁锤用的三眼铳情有独钟。加之自生火铳这种燧发枪造价昂贵,受到冷落就在情理之中了。

可惜了毕专家发明出这种利器,如若在明军中推广开,华夏大地上便也能见到骑兵回旋战术了。

不过在这基础上进行改进,总比从头开始要容易些。

朱琳渼让工匠们按照图样所示打造枪机,至于铳管和铳床则在原图基础上加长一倍,放大枪托,制成一支标准的步枪。

对这个时代的军队来说,步兵的步枪才是核心装备,当然要以此为研制重点。

朱琳渼忽然想起来,明末有个叫毕什么康的火器专家曾设计过一款燧发枪,好像是叫做“自生火铳”,于是他干脆道,“自生火铳你知道吗?”

“自然知道,库房里便有图样。”徐桐不耐烦道,“你问这作甚?”

朱琳渼没想到这里竟有自生火铳的图纸,要知道后世对自生火铳的了解只有《军器图说》里的一幅图和少许文字,没有任何其他资料。

他心中大喜,忙问:“你能制出这铳?”

徐桐摇着头,返身锁了库房,“没工夫给你折腾这个。造新铳?你买一两支还不够我制范的。鸟铳要不要?不要就赶紧走。”

朱琳渼还想再问,就听到身后一阵嘈杂声。

他转头看去,六七个穿着粗布衣衫,脖子上挂着厚围裙,浑身脏兮兮的汉子正朝这边冲过来。

“徐大人在这儿!都快过来。”

“徐大人,工钱是说好了的,家里还等银子买米啊!”

“那破工棚的茅草顶怎能值七两银?”

“徐大人,当初可是……”

旁边还有个小吏在拼命阻拦着,“你们几个有没有规矩?嚷什么?!都给我回去!”

徐桐见几人涌到他面前,也不惊慌,皮笑肉不笑道:“怎么,想造反吗?”

他指着为首的一个中年工匠道:“鲁宁,你还敢闹事?你在江西的老底没人知道是吧?”

那中年工匠闻言立刻一缩脖子,不敢再言语了。他早年在江西老家被人诬告获罪,逃至福建,却不知怎地被徐桐获知此事。

徐桐见镇住了场面,冷眼扫了眼前几人一圈,“你们搞毁了军器局的工坊,我要花十多两修缮。只让你们每人出一两还敢来废话?”

他话音刚落,一名皮肤黝黑的汉子便苦着脸道:“徐大人,那一两就算我认罚,但剩下的工钱你可不能不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