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赵希望的鱼又大又肥,条条都有三四斤重,桶里有16条,总共56斤,得了5块6毛钱,以及杂七杂八的票据。

那个婶子笑得嘴都快裂开了,飞快将草鱼往麻袋里装,边装边自我介绍:“我姓刘,你叫我刘婶就好。往后你要还有东西卖,尽管来找我,我就住从这儿往前数的第四条巷子里。”

赵希望一口答应,“以后我有什么要卖的,第一时间就去找你。”

“行!那就这么说定了!”刘婶将麻袋往自个肩上一扛,问她:“对了,小姑娘,还没问你名儿呢,你叫啥。”

赵希望答:“我叫王翠花,住在县西边的王家村,过来实在太远了,下回我爸捉了鱼,我就直接来找刘婶你了,也免去在外面担惊受怕蹲着生怕被逮。”

王家村离李家沟不远,隔着一个村子,那儿湖泊特别多。之所以不用真名不报李家沟,一是为了避免捅出去的麻烦,二是李家沟的红星湖挺出名的,赵希望有些担心说到李家沟刘婶会联想到红星湖,顺带怀疑她鱼的来历,干脆直接扯谎了。

“那确实挺远的,你和你爸也不容易。”刘婶点点头,同时对赵希望承诺,“下回你爸弄了好东西,你哪儿都别去,婶子给你处理掉,价格保证让你满意!”

刘婶也是专门干这行的,也走了许多地方,王家村她自然去过,知道那儿湖泊众多,是个捕鱼的好地方。

60年代初,饥荒蔓延,可王家村死的人却少之又少,就是靠着村里湖泊里的鱼虾活下来的。

以前也有王家村的人把鱼挑上来卖,但非常少。因为王家村到县里路途遥远,鱼儿又需要水才能活,鱼加上桶再加上水,重不说,还打眼。被巡查的发现了,如果保鱼,那极有可能被抓住蹲号子。如果丢掉鱼,那么努力付诸一空……总之,将鱼挑上来卖,风险比利益要大得多。也是这样,除了那些实在走投无路的,离县城远的乡下人极少会挑鱼上来卖。

可眼前这个小姑娘不仅把鱼带上来卖了,而且一拿就是十多条,胆子着实不小。刘婶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小姑娘和她没有露面的爸爸一定是能够干大事的人,如果能和他们长期合作,对自己的好处定然不是一点点。

“鱼憋在麻袋里,再不赶紧放水里,怕都要憋死了。”刘婶说,“干脆这样,你和我走一趟,去我家认个门,下回你爸弄了东西,只要不是特别差的,婶子全给你收了!”

赵希望看向公鸭嗓青年鬼,后者朝她点点头,“跟上看看,别进屋。这儿也不是特别偏僻,她不敢怎样的。”

公鸭嗓青年鬼这话像是给赵希望打了一剂定心针。况且,她也确实希望刘婶能够成为她长期合作的上家,这样的话,她能够免去许多奔波。在这个本就规矩许多的时代,她又是女孩子,麻烦能少就少一点。

刘婶没有骗赵希望,她确实住在第四条小巷子里,小巷子里的第五家就是她住的地方。

不过,赵希望总觉得刘婶的屋子怪怪的,与旁边的屋子不同,刘婶的屋子好似裹了一层薄膜,这层薄膜强行将屋子和她们所处的空间分割开来。大门的左上角有一个用碳画着的非常怪异的图案,乍一看像是一个大头婴儿在啼哭,仔细一看又像是大头婴儿在欢笑,看久了只觉得诡异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