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同敌军的阻援部队再一次交锋的时候,战略主动权似乎完全不同了,利用队伍逐步恢复的机动力优势和战力优势很快就把增援过来的敌军集团压制的不得不就地防御。不过为了达成最快程度上的会师,在给前来阻援之敌以上万人伤亡损失的打击之后再次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向情报传来的方向展开了前进。决定东方力量军事存在的会战也似乎在这个时候越来越近了。
得到阻援不成的消息之后,西河壁垒北部的战场上的联军上层也开始产生了不同的意见,天主教联军此时认为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机会实际上已经失去,既然彻底消灭东方强敌的军事存在已经成为了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那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尽可能的备战和动员出更多的军队才是当务之急。也有不少军官将领觉得事仍有可为,再于夜间展开几次不计代价的进攻,或许莱茵河附近的敌军集团就会终将面临瓦解的境地。
最终,各路联军还是决定展开一次决定性的总攻,力求在增援过来的敌军逼近之前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这一次或许是因为家底有些不足的缘故不再有猛烈的炮声做为进攻的前奏,这一两年时间以来新训的不少弓箭手与投弹手也在这个时候投入到了进攻之中。似乎同以前远征时候的局面颠倒了个过。
不过,一两年左右的时间并没有让各地残部能够训练出足够规模的精锐弓手并在这个时代的作战中起到足够的作用,在猛烈的霰弹与训练更为优良的黑火药手榴弹的回应之下展开猛烈进攻的联军虽然在某些方向上取得了突破,可是在这个时候却发现整个阵地也在这些天的时间里变得和原来不同了。
欢迎你!
?就在法国南部上岸的增援部队突破重重阻力逼近新都并完成和会师的时候,自西而来的增援部队却在临近西河防线的时候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
很显然,从一开始西方总督会会长陈新对于整个泰西的局面就有了并不客观的判断,想当然的认为西欧的联军和东欧的联军很难有效协同作战,然而此时,规模多达近十万的波俄联军乃至天主教联军与德意志起义军在内的十余万西线联军组成的二十多万人马却完成了对总共六七万增援兵临的在临近西河防线的合围。
虽然此时的联军缺乏有效而统一的指挥,作战素质也因为之前的远征作战而遭遇到了严重的打击,可因为经过几千里的长途行军,西方向增援集团的人马状态也并不是很好,因此在联军从西河防线上缴获了不少火药和火炮并投入作战的时候还是很快陷入到了被动之中,不得不利用一些当地的村镇并以最快的速度构筑起临时的防线准备抵御住规模庞大的敌军的进攻。
幸运的是在一开始的时候,联军的进攻并没有太多的章法,力量也并不集中,在增援集团以炮火展开的轻霰弹猛烈开火的打击之下很快就击退了对手的第一轮如同潮水一般的进攻,为大军构筑起最基本的野战防御工事赢得了时间。
当法国境内的天主教联军统帅做为临时负责人在经过一系列商议之后成为基督联军的临时负责人的时候,从莫斯科到斯摩棱斯克一带赶来的增援集团的就地防线也开始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