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城中的守军终于打算进行一次冒险。让气球班的那些孩子们携带能够维持半个月左右的给养利用春季从西面而来的暂时海风向东飞行,争取在城外守军的控制范围之外落地,并通过昼伏夜出的方法逃过异族民众的威胁抵达莱茵河一带的援军驻地。
这种任务如果让寻常七八岁到十来岁的孩子来做几乎没有多少可行性,然而气球班那些经过专门选训过来的儿童总还是同寻常人有很大不同。此时的陈新也只得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谋求最后一丝生机了。
或许是在以前经受过类似的训练,并且在长达两年的西征作战乃至一年的戡乱作战实训中从技艺到心理素养都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气球班的孩子们对于执行这样的任务已不在有几年前第一次乘气球升空时的恐惧,坦然的接受了这样重大的任务,在天色还没有完全亮起来的一个黎明就携带好给养,做进了温暖炽热如冬季的路边一般的起飞前的气球吊舱。
风箱内的热风在专门的工事内没有花费太多时间就让那载重量不算太大,吊炉之外只能携带一个全副武装的儿童的孩子们升到了空中。这一次不在有如同风筝线一般的丝索链接在地面上。泰西的初春时节的清晨虽然比同季节的中原北方温暖一些,但当气球飞到了几百丈如云一般的夜空中之后还是让人感觉到了独特的寒冷。
尽管经过的高空做作业不止一次,可是在这时候两人为一组的小女孩们还是感觉到了一丝以前的任务没有过的恐惧和胆寒,只得按照之前的记住的要求打开了热气球上的一个微小的阀门并让炉中的火变得更更小了一些,也就在这时热气球才开始缓慢的从空中似乎稍稍降低了一些。所有的这一切似乎都要靠自己的双脚来掌握节奏,当气球下降太快的时候孩子们也只得赶紧关上气球上的阀门。
欢迎你!
?陈新所率领的驻守新都的革命军第十一军在留守部队中还算是比较像样的队伍,没有像其他各军那样因为在各地执行抄掠和扫荡任务中经常可以在当地百姓身上作威作福或者捞取各种好处而让战争的意志大打折扣,更多是在各种忙碌中渡过,可是政治组织却如同绝大多数留守力量一样薄弱,是根本无法同当年北京城之战时诞生之初的志愿部队主力相提并论的。因此陈新并不知道整个大军在伤亡达到多达程度的时候士气有可能崩溃下来。尽管这不是内战,很多人都意识到了如果投降可能会面临怎样的后果。
当然,虽然政治组织并不巩固,不过宣传和鼓舞士气的手段还是略强于古代传统军队一些的。即便是在留守新都的第十一军集团中,战争形势和战略形势并没有完全向官兵们隐瞒。
“现在敌人的猖獗只是一时的。从这里到中原腹地虽然有着远达三万里上下的路程,但是在有条件换马的情况下让十万人左右的精锐主力在不降低战斗力的情况下赶过来,半年左右的时间就足够了。现在新都的存粮支持这些时间完全没有问题。就我就不相信,在整个欧洲绝大部分的工匠都被迁徙到了西方的情况下他们还能有着充足的火药供应会有明显超过我们的水平。。。”
这样的宣传在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多大的效果。超过一年甚至两年以上的军营生涯,最大的作用就是让不少思想还很简单的少年人在军营的矛盾中也变得思想更聪明和复杂起来。
然而,在一整天迅猛而激烈的攻势之后,进攻之敌的进攻势头果然迅速的萎靡了下来,这让已经有些萎靡的士气又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