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霰弹之外,上千发分的实心弹也给进攻中的队伍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这让队伍不得不在大概半里左右的距离上就停止前进,不过即便如此,在半里距离上以一石二斗强弓展开的接连不断的抛射也渐渐压制住了最前面仓促展开火力的骑炮,至少让对方的轻型野战炮打了不少折扣。
进攻中的骑兵马队面临火力的威胁将进攻的风险拉到了连绵数里的时候,火力的威胁也大大的降低下来,足以让官兵们逼近到了六七十步左右的距离。在这个距离上,即便是一些盾牌,也挡不住侧向抛射而来的箭矢了。
当然,抛射打击的方式终究有不少局限,即便第三讨伐队的核心骨干射术再非同寻常。在抛射打击的情况下针对已经有一定准备的队伍也不过只能做到平均下来十几箭的抛射才能杀伤一人,可是这支各个势力拼凑起来并没有经过太长时间集体严格训练的“精兵”在临战承受能力上终究还是无法和十七世纪的一流部队相提并论。千余人接连不断射出的三万多支威力强悍的重箭在并不算长的时间内杀伤了将近两千人之后,并不算坚固的阵线还是最终发生了动摇。
之前的时候不少人听说过志愿部队核心弓箭手的实力很强,可却没有想到能强到这个地步上,仅仅真正的核心交战不过一刻钟左右的时间就开始面临失败。
也就在这个时候,第三支队的团长蔡林也终究开始有些明白了历史上诸如薛仁贵、苏定方一类以一千左右骑兵就能击败数万外军的战例是如何形成的了。未必完全是因为己方的不可思议,对方军队并不算是一支强军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欢迎你!
?第三讨伐队团长当然明白,以不过两千人左右的部队展开前进还让对方掌握主动权,并且在作战中伤亡损失过半,战损比虽然有优势,却也不过一比三左右,还放跑了大部分来袭的敌军,这当然是一个志愿部队远征以来少见的败仗。并不仅仅在于失败本身,还在于队伍远远没有能够在这一仗中有像样的表现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
如果不能取得还算像样的战功,那么这一仗毫无疑问就有可能葬送自己的最终前途。这还不说,第三支队团长蔡林还知道志愿部队中的一些规矩,那就是从没有保密战史和讳败言胜的做法,自己成为广为人知的一个例子都未必不阿能。因此在这个时候也就对残余下来还没有负重伤或减员的千余人说道:“这一仗我军虽然没有全灭,却毫无疑问遭遇了惨重的失败,如果不能挽回一些颜面,不要说是我,恐怕就是你们以后还能不能在天子脚下做事那都是另当别论的事情。如果不像累计家人,如今的我们只能选择防守一博,你们愿不愿一起行动?”
“愿意!”
“好!当配属我们的友军先锋骑兵赶过来可以勉强负责伤员的看管任务之后,我们就要借用他们的马匹展开一次长途奔袭了,必须尽快的能够消灭更多的敌军,并吸取之前的教训,不断在机动中作战才能挽回颜面,你们明白吗?”
“明白了!”
就这样,当临近数十里外的配属部队先锋骑兵赶到的时候,蔡林就迅速安排换马事宜准备展开远程奔袭。跟随每一支讨伐队展开前进的往往至少有革命军一个还算像样的主力军中两个整编后的师万余人左右的堪战兵力,往往在相距不过数十里左右的距离,万余人配备的骑兵马队就有两千人左右的规模。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上的诱敌决战,或者创造更良好的战机。毕竟集结在一起并且兵力规模超过万人的队伍,不但难以有效的保密,敌军遇到这样的队伍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会选择消极避战,两千人左右还算有一定辎重和武装的队伍在很大程度上是个能够比较灵活而有效的利用就地物资展开行动的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