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渡海准备

其中战备和准备的重点,毫无疑问就是有效的钢制的车盾防具、各种火药及其爆破装置,还有那最为明显的明轮船只。人力螺旋桨因为转动问题和加工难度问题并不成功,因此主要的临时造船就放在了明轮车轮舟的制造上了。

一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一些被俘获的工匠们出于朴素的宗教觉悟消极对抗,但严明赏罚下的清洗让这样的对抗带来的麻烦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归根结底,在这个民族主义还没有广泛流行的时代虽然存在排外的意识形态,可在中下层却依旧抵不过利益的考虑。

在拥有足够的还算拥有一定水平的工匠们的协助之下,造船进度进行的十分顺利。特别是在队伍远征中的最终渡海需求需要什么样儿船只很早就有了相关的设计和规划的情况下。

这个时代的欧洲,海船开始越早越大。比起那些拥有复杂龙骨的海船,全重和最大载重个不过万与斤,大概只能容纳五十人左右进行短期沿海或跨海航行的小舟在工时上就容易了很多。这让造船至于,相关的船只防护加固进度,船载火器方面的进度也改善了不少。

万余斤载重左右规格的船只也是在远征前就通过一系列实践所最终确定下来的标准。如果更小,即便在近海的适航性都会存在很多问题,而且会很难安装一些对敌大型船只能够真正构成威胁的火炮或爆破装置;如果更大,那么人力明轮船的效率就会受到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了。

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哪怕在多平原而少崎岖地带的西欧,万斤左右的重量也是能够有效进行陆上机动运载的一个极限。要打算有效克服对方的海权优势,就必须在出其不意的地点展开有效的登陆作战。

欢迎你!

?或许是历史上曾经有个“马德里保卫战”的缘故,在最后的总攻中萧轩并没有十分轻视,而是有效的利用缴获过来的车盾和火炮在集中筑垒地带展开接连不断的猛烈炮击并命令所有侦查热气球全部升空仔细观察城内的动向,引导队伍展开有效的进攻。

不同于亚洲的很多城市,即便是稍稍偏集权一些的马德里,似乎也并不存在东方意义上那样拥有完成城墙的城池。城池在意义上似乎更多是围绕少数城堡展开的自由市而不是集群聚落转化而来的殖民据点。更没有太多如同中亚或者东欧一带高大恢弘的建筑,这让队伍在随后的进攻中再也没有遇到强有力的抵抗。

尽管此时退入马德里失去内的西班牙军队还拥有数万之多的兵力,可因为很多人在城外的交战中抛弃了铠甲乃至辎重,还有众多的火炮,在彻底丧失了装备上的优势之后也渐渐变得弱视起来。

最终,在经过一昼夜有余左右谨慎的攻坚之下没有消耗太多的火药乃至付出太多的代价,退入马德里城内的残军还是终于被解决了。

包括腓力四世在内的多数西班牙上层也在这一役中大多数被俘,只有极少数将领选择了战死。让萧轩更为意想不到的是在随后展开的“拷饷”当中,尽管双方在语言上多少还面临一些障碍,可过程却进行的十分顺利。

在东方或许因为缺乏有效的家族组织而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即便是一家之主也往往不知道整个家全部地财的埋藏地点,总有不少下人们的小金库,而且下人们的这些地财还往往占相当比例。而在欧洲或者说华夏地区以外的地方在不同,只要能够完整的俘获少数上层,往往就会轻而一举的得知财富的埋藏地点。而且很多财富并不是以地财的形式完成储藏。或许对于这些有条件用武力来保护自己财富的人们来说,并不屑于埋藏地财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