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决战沙隆(三)

很多法军的军官将领见到这股强敌在原本兵力就处于弱势的情况下还把防御阵型扩散的不小感觉到之意外,不过在这个时候想起之前在白天时遭遇到的那恐怖而猛烈的火力,也多少有些释然了。这些精悍的强敌可能还不知道此时的自己获得了怎样力量的增援,或许依旧是有着不小的信心以为可以在第二天展开突围。

萧轩此时利用亲兵秘密的进行联络并询问道:“快速展开行动的事先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么?”

在这个时候,各个营团那里都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很显然,经过几次训练之后的战场实践,做为最优秀力量的志愿左军对这种业务似乎已经并不陌生了。

此时,黎塞留手下的一些军官将领在获得了充足兵源的增援之后也有一些人打算在夜间的时候回避一下那些东方强敌强大的投射力量优势展开一次全面的进攻。在权衡了片刻之后黎塞留当然否定了这种打算。因为眼前的这些敌军兵力虽然不多,但此时似乎还不能真正的通过之前的交战确定那些强敌是不是真的只是投射力量十分强大,如果这些人在近战突击中也十分果断凶猛,那么如果在刚刚入夜的时候就展开进攻,很容易导致这股强敌逃脱包围圈。如果是那样,对整个法国带来的威胁将是不可估量的。

激烈的战斗中,黎塞留一直在认真观察着整个战场,终究从优良的望远镜中发现了一丝蹊跷之处:这些军队的武装通常以弓箭和火器火炮乃至一些特殊的短矛为主,真正装备那种奇特的双管铳矛火枪的人比例并不多。黎塞留不仅仅是一名将领,也是一名首相,对法国国内的一些兵工和军械当然也多少有些了解。不论是铳矛还是那种燧发枪即便在欧洲在这个时代制造起来也是要花费不少的成本。装备像样铳矛的燧发枪在这个时代的欧洲军队中都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如果还要求双管,那制造难度可以说是陡然增加。

在图书馆中对东方乃至远东也多少有一些了解的黎塞留当然明白以印度以外远东国家那些较差的铁矿品质乃至薄弱的军工手工业基础要制造出这样的装备来,也几乎是极少数主力中的精锐才有可能的了。这大概人数在两万左右的东方来袭的强敌中装备这种兵器的步兵毫无疑问是精锐,也毫无疑问不是主体,可是:为什么这样的最精锐力量总能调动到大军主攻和突击的方向上呢?

这个时候,从正面乃至侧翼的两次进攻失利的粗略损失情况也估计出来了,在敌军的防守火力乃至随后发起的猛烈反击中,至少有六千上下的重骑兵伤亡损失。如果加上整个大军在之前的作战中遭受到的伤亡损失,这一次沙隆一带的会法军伤亡损失总数已经逼近了万人左右。在这个时代,这个比例的伤亡规模毫无疑问是一个危险的比例,也就是此时参战的法军兵力人数明显占上风,加上对方的指挥似乎比较消极才没有带来一些比较严重的后果。

黎塞留当然是一个敏锐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下令队伍逐步撤出第一线转入防御,但同时维持利用兵力优势所构成的包围圈。步兵和后勤部队乃至在临近地区征集而来民夫们也开始在骑兵的掩护之下构筑壕沟和简单的营垒,打算通过这种方式逼迫那强悍的对手不得不选择突围和反攻。如果对方处于进攻状态,那己方毫无疑问可以利用骑兵和兵力上的优势给予这伙强悍的对手以决定性的打击了。

让黎塞留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在之前的作战中表现超强的对手们这一次却似乎有些失算,似乎仅仅打算依靠轻霰弹为主的远程炮击就遏制住后勤乃至临时动员人员的土工作业展开的进攻。

那连绵不断的炮击当然给动员起来的人员构成不小的伤亡损失乃至威胁,不过或许是因为骑兵墙幕的遮蔽,外加上之前之这股突如其来的队伍所携带的中重火炮并不多,并没有从根本上组织包围工事的修建进度。